年轻人情绪犹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竟是“天才病”?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0-09-30 16:32

图片1.png

失恋后情绪反反复复?

聪明的人容易得这个病?

快乐和痛苦都被无限放大?

这竟然是一种“天才病”?

图片2.png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甘照宇(左)接受南都健康大讲堂主持人曾姐姐的访问。

如果你的情绪总是反反复复,忽高忽低,就像坐跷跷板,要小心有一种叫躁郁症的心理疾病正在偷袭你。中国有700万人患躁郁症,好发于15-29岁的青少年,25~29岁是患病致伤残的高峰。为了让大家认识这个被称为“天才病”的心理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近日南都健康大讲堂携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甘照宇,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科学管理情绪的“跷跷板”》的直播讲座,直播获得11万粉丝的关注。

微信图片_20200930143131.jpg

抑郁和躁郁,一字之差却是两种病

很多人知道抑郁症,但对躁郁症却了解甚少,实际上患上躁郁症的年轻人一方面有抑郁的症状,一方面又有躁狂的状态,情绪总是忽高忽低反复发作,就像过山车,医学上将之称为双相情感障碍。

   据甘照宇主任介绍,躁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机制未明的精神障碍。说起抑郁症,大家都比较熟悉。当一个个体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三“低”),自卑、自杀、迟滞(三“自”)以及不能吃、不能睡、不能(专)注(三“不能”)这九种症状中的至少5条(其中情绪低落或兴趣减退必须有其一)并持续两个星期以上,即要考虑抑郁发作的可能。而与单相抑郁(我们平常所说的抑郁症)不同,躁郁症还会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时,患者情绪高涨、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好。与正常的开心不同,轻躁狂或躁狂状态下的情绪高涨是一种没有理由的开心,其快乐缺乏现实基础或者与现实处境不相称,而且其心态是自我封闭的,患者往往变得自我中心、自以为是,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或意见,更无法容忍别人对他的批评或指责,因此会变得很容易生气。除了情绪高涨外,轻躁狂或躁狂发作的患者,还表现为自我评估增高、爱自夸、好争辩、言语增多、精力旺盛、睡眠需求减少、爱冒险等。

756x429_5f743da7afd79.png

761x430_5f743da83bd04.png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躁郁症患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抑郁发作后,会自动的转向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这时候,很容易让患者本人以及家人误认为自己的抑郁可以自愈或者通过所谓的自我调节而治愈。因此,有相当多的躁郁症患者,从首次发病到接受治疗,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但实际上,那只是一种假象。尽管轻躁狂状态下,患者感觉一切都很美好,但这种状态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没多久,患者就很快又再次陷入到抑郁的低谷中。”

图片3.png

误诊率高达九成

“躁郁症的确是一个比较容易被误诊和被忽视的疾病。我们在2007年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双相障碍首次就诊,误诊率高达九成以上。即使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超过一半没有经过医生同意便在半年内擅自停药。”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甘照宇主任认为双相障碍是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临床的诊断主要依据医生的问诊,通过跟病人和家属的交谈,追溯他在既往经历中有没有同时具有躁狂或者轻躁狂发作,或有和抑郁发作的情况。这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容易,但在实际操作上却非常困难。其中,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躁狂或轻躁狂病史的追溯,阳性率不高。对大多数躁郁症患者而言,患有轻躁狂的病人,很少会因为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而主动、自觉寻求医生的帮助而多在抑郁发作的时候才想到看医生,因为他觉得那种状态非常美好,压根没有意识到那是一种疾病的表现,甚至把它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而在抑郁发作的时候,叫患者去回忆既往有无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经历,由于受抑郁情绪的影响,加上回忆偏倚,其敏感度往往很低,有研究称不到四分之一。其次,有一类病人,他不是不躁,而且时候未到,第一次发病就以抑郁发作为首发表现,而他的躁狂只是还没到来,这时候如果按照诊断标准只能把他诊断为抑郁症,而不能诊断为双相障碍。最后,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相当一部分患者并不是按诊断标准来生病的,例如,有的患者的轻躁狂症状持续只有1-2天,而不是诊断标准规定的4天,但它反复发作,与抑郁症状交替出现,因此在本质上,具备双相障碍的特征。但如果严格按照诊断标准来诊断,此类患者往往被排除在双相障碍的诊断之外。

微信图片_20200930143125.jpg

很多人认为躁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觉得“心病还需要心药医”,只要给患者心理疏导一下、把其心结打开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躁郁症是一种大脑的病理生理疾病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躁郁症患者,大脑主管情绪、认知、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区域存在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因此,对于躁郁症的治疗,最关键的还得依靠药物来进行。药物不仅可以逆转患者大脑的病理生理改变,还可以促使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因此,有效的药物,对患者而言,不仅是一种心境稳定剂,更是一种补脑药。甘照宇主任表示。

微信图片_20200930160343.png双相真的让天才变得平庸?

“双相情感障碍,很大部分是高智商人群。” 据甘照宇主任介绍,历史上很多名人如梵高、普希金、歌德都有这个病,俗话说“自古躁郁多才俊”,聪明人容易得这个病。有研究显示,成绩优良的学生患此病的风险是成绩平平的学生的4倍。然而值得注意的,并不是躁郁症本身让患者成为天才,相反,如果躁郁症不好好治疗,不仅有可能使天才变庸才,而且还会致残致命。

“躁郁症会遗传吗?”一位粉丝在直播中提问。甘照宇主任回答说:“目前不是很明确,有研究认为遗传因素有50%-70%,还有小部分和环境有关系。然而,基因在双相障碍的发病中如何发挥作用,目前尚不得而知。目前只是从统计学的层面认为,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此病,下一代得此病的风险会大大升高,但未必一定得病。反过来,父母双方都没有该病,也不意味着下一代不会得该病。”

微信图片_20200930160328.jpg

“和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谈恋爱是不是真的很累?患者真的会突然不爱了?”甘照宇主任强调说:“对,会很痛苦。双相障碍患者,在轻躁狂发作的时候,很容易一见钟情,迅速的开展一段恋情;然而,相爱容易相处难,在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会很快发现彼此并不是很合适,最终因为矛盾而不断由爱及恨,从相爱变为相杀,互相撕咬。从而上演一出一出狗血的恋爱剧。”

如果你错过了直播可以通过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图片4.png

主播/采写:曾文琼

摄影:何玉帅

实习生:徐欢 张建琳

通讯员:周晋安

编辑:曾文琼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曾文琼1.31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