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五十载 风雨兼程历久弥坚

南方都市报APP • 要闻
转载2020-10-07 21:04

这个国庆,很多人都在感受着高铁带来的舒适和快捷,但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有一条普速铁路,历经五十年风雨,依然历久弥坚。这就是全长1100公里、曾开创了18项中国铁路之最的成昆铁路。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条在中国铁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川滇大通道——成昆铁路。

1602069742608_251_884x488.png

国庆期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站旅客激增,老乡们的行李,除了家里的日用品,还有很多山货。 


1602069726572_707_884x471.png

四川台记者 史晶:这样的菌子在山里就是一个普通的农产品,出了大山,来到市场上它就是非常珍贵的山珍,小慢车来助力,打开了我们山区老乡致富的一条通道。 

1602069762829_299_882x493.png

带着老乡走出大山的是开行在成昆线上的小慢车,四十公里的时速,最低2元的票价,多年来从未改变。 


1602069753833_607_882x494.png

四川省喜德县尼波镇尼波村村民 依伙伍沙(彝族):几块钱就到了。确实是一个扶贫车。20多年了,供父亲母亲,钱都是靠这个慢车挣出来的。 


1602069775420_133_887x490.png

中国铁路成都局5633/5634次列车长 刘伟:小慢车它就是一个致富车,学生的求学车,而且还是一个改变命运这么一个奋斗车。  

奋斗、拼搏,这恰恰是成昆铁路留给后辈的精神传承。 

1602069807332_289_889x497.png

1958年,成昆铁路建设启动,它所经过的川滇交界地区地质结构极为复杂,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铁路禁区”。 


1602069797059_401_876x490.png

成昆铁路建设者 王元述:最艰难的就是塌方地带,不知不觉石头就掉下来了,当兵的没有“怕”字,就跟打仗一样,没有哪个兵往后退的。 

面对极限挑战,30多万筑路大军硬是靠着肩挑手提打通了成昆线,1100公里的铁路线上,留下了2000多名铁道兵和筑路工人年轻的生命。 


1602069818317_177_881x497.png

成昆铁路建设者 陈大平:我对这个铁路,比我的生命看得还重要,我自己修出来的铁路,我要自己养护他。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成为川滇连接外界的生命线。 


1602069830749_370_880x487.png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档案史志室 王福永:有种精神叫成昆,一个是牺牲,一个是奉献,一个是跨越。 

跨越五十年风雨的成昆线,不仅改变了群众的出行,更在助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国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7对新人喜结良缘。这个和成昆线同岁的航天发射场,是“北斗”“嫦娥”的母港。 


1602069841546_878_881x495.png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运输处处长 余建秋:每一次的火箭、燃料包括大型装备器材的运输,就全靠这条成昆铁路专用线,成昆线是我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生命线。 

在攀枝花钢铁车间里,最新研制的百米高铁钢轨正在大规模生产。 


1602069851723_760_883x490.png

攀钢钒孔型设计首席工程师 王代文:这些钢轨将发往成都焊轨厂,焊成500米长,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 

火车穿行在金沙江畔,这片居住着彝、傣、回、傈僳等40多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成为国庆期间云南旅游的新名片。 


1602069863553_541_879x495.png

乘客 张晓丽:都说北有兵马俑、南有恐龙谷,很壮观、很震撼。 

列车继续南下,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工程,成昆复线攀枝花至昆明段已经开通,“复兴号”绿巨人飞驰在这片大地上。 


1602069876236_339_882x494.png

中国铁路昆明局昆明机务段司机 赵荣明:以前车窗外面那些茅草房,土房子都不见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洋楼,有些乡间小路的硬化成了水泥路,看着大家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范曾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国庆8天坐着高铁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