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记者获悉,10月9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披露了嘀嗒出行递交的招股书,开启上市进程。据招股书介绍,嘀嗒出行拟通过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用户群及强化营销及推广举措,提升平台的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增强变现能力及丰富变现渠道,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投资收购机会,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嘀嗒出行招股书在增长策略方面提及,“拟选择性地在中国出行市场的价值链中寻求战略合作、投资及收购,以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我们将评估并执行联盟、投资及收购机会,以补充及扩大业务、优化盈利能力、帮助我们渗透至中国出行市场的周边领域,并为平台增添新功能。例如,我们可能会考虑通过投资或收购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以扩大服务范围(包括部署自动驾驶出租车等),以深化中国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我们尚未物色到任何潜在投资或收购目标。”
整体注册用户数超1.8亿,上半年盈利1.51亿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率先推出顺风车服务,2017年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2018年品牌名称由“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曾先后获得蔚来资本、IDG、崇德投资、易车、高瓴、京东及携程的投资。截至2020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今年上半年,嘀嗒出行APP平均每月产生的活跃用户约为1470万名。
2017年-2019年,嘀嗒出行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893.5万元、1.176亿元及5.806亿元,今年上半年收入约3.11亿元,同比增长66%。“按经调整利润净额计算,我们自2019年起已实现盈利。”招股书披露,“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个月,我们的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1.72亿元及1.51亿元,而同期经调整纯利率则分别为29.7%及48.6%。”而2017、2018年,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亏损9701.7万元、10.68亿元。南都记者注意到,2018年嘀嗒在顺风车、出租车的司乘双方均投入大量补贴奖励,当年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中,用户奖励达9.39亿元,合计占比85.8%、为近几年最高,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盈利。
在风险章节,招股书声明,“我们过往曾经历亏损净额、负债净额及负经营现金流量,无法保证日后能够实现及维持盈利能力、维持资产净值状况或继续自营运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随着进一步落实长期策略,可能会出现亏损净额,这可能会对我们的短期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嘀嗒出行拥有282名及298名全职雇员。为了在技术上投入大量资源,截至2020年6月30日,研发团队有132名成员,占雇员总数的46.8%,其中约85%持有学士或以上学位。
在股权架构方面,嘀嗒出行董事长、执行董事兼CEO宋中杰,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李金龙、李跃军、朱敏及段剑波(同时也是五位联合创始人)通过共同控股公司持股34.43%、占总投票权50%;并分别持有嘀嗒出行运营主体北京畅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0.58%、10.54%、10.54%、10.54%及7.82%的权益。上市前,嘀嗒的机构股东中,蔚来持股21%、IDG中国持股10%、崇德投资持股7%、易车持股4.95%、高瓴资本与京东分别持股4.14%、携程持股2.86%。
嘀嗒出行股权架构
嘀嗒顺风车市场份额达66.5%,上半年交易额33亿
顺风车和出租车是嘀嗒出行的两大主体业务。招股书援引的第三方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总额预计将由2019年的140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11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为41.8%,成为四轮出行领域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按交易总额计算,预期2025年顺风车的潜在市场总规模将达到5229亿元。
资源来源:嘀嗒招股书
宋中杰曾表示,目前中国顺风车发展刚刚起步,无论是车主端还是乘客端,都还有巨大的蓝海待开发,希望用几年的时间,将私人小客车上路次数中参与顺风出行的比例提升20%。
招股书称,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拥有约1920万名注册私家车主,其中认证私家车主约980万名,累计为约367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按2019年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顺风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已达66.5%,位列第一,“前三大市场参与者占94.5%的市场份额,在把握合并机遇方面占据优势。”
资料显示,嘀嗒出行主要通过向在平台上提供顺风车搭乘的私家车主收取服务费产生收益。据统计,在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嘀嗒顺风车分别产生约2360万次、4820万次、1.785亿及5930万次搭乘,同期交易总额分别约为7亿元、19亿元、85亿元及33亿元。“就顺风车而言,我们拟进一步开发广告及其他服务(例如车后服务),以把握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的变现机会。”
嘀嗒顺风车分季度交易总额
“我们并无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亦不承担任何拥车费用。”嘀嗒出行解释称,鉴于顺风车的非盈利性质,车主所收取的乘车费用通常旨在分担出行成本,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平台可以对乘客提供农具吸引力的价格促成顺风车服务,同时实现盈利,因为“我们通常无须向私家车主提供高额补贴。”“顺风车乘客可以大约出租车一半的平均价格享受与出租车相近的私密及舒适出行体验。”
但招股书在风险环节坦言,中国的顺风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倘市场未能持续增长、增长速度低于我们的预期或未能如我们预期般大幅增长,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前景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出租车用户6090万,拟加大变现力度
与此同时,出租车仍然为中国四轮出行市场的最大分部。据统计,出租车行业整体日单量保持在5500万左右,在整个四轮出行服务市场占比超过60%。以2019年交易总额计,传统的出租车扬招继续占行业主导,市场份额为96.3%。按2019年已完成出租车订单计,出租车市场中前五大在线移动平台的合计市场份额为3.07%,其中嘀嗒出行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55%。
招股书具体说明,出租车当下面临中国迅速发展的网约车市场带来的巨大挑战,主要原因是更好的专职司机服务、网约车更充足的车队供应、平台更大量的补贴、早期发展缺乏监管等,从出租车向网约车的转变导致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减少。目前,出租车订单线上化比例不足10%,中国出租车行业亟待数字化转型。
2019年8月,嘀嗒通过向出租车司机收取服务费,开始在试点城市将出租车网约服务变现。一年前,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在接受南都记者等媒体采访时透露,彼时嘀嗒在巡游出租车的业务方面尚未盈利,但在平台整体范围内,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按照计划,嘀嗒出行未来在出租车领域的目标,是扬招与网约的双向增长。
当下,嘀嗒出行重点发展网约车服务,并优化扬招服务。招股书提到,嘀嗒出行的出租车网约服务已落地86城,与17个城市的市级或区级出租车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拥有约70万名认证出租车司机,累计为6090万名乘客提供出租车服务。继与西安地方交通部门及出租车协会开展全面智慧出租车合作后,预计将合作模式复制至沈阳、徐州及南京等其他城市。
招股书称,就智慧出租车服务而言,拟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变现力度,并在继续完善服务及产品及拓宽用户群的同时,探索其他类型的服务收费模式;并探索与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公司及协会的合作机会,来继续推动中国出租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田爱丽,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