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易怒、无端怨恨也可能是抑郁前兆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0-10-10 18:18

南都讯 14岁少女用刀割自己才能缓解痛苦?其实是患了抑郁症。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刘欢欢提醒,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往往比成人更隐蔽,烦躁、易怒、无端怨恨也可能是抑郁前兆,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孩子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

案例:14岁少女用刀割自己才能缓解痛苦

“人们总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但如果你和我一样看到了小君(化名)手臂上那一排细密的刀疤,你可能就不会再轻易地相信上面那句话了”,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刘欢欢表示,对当代青少年而言,他们的烦恼和压力一点不比成年人少,甚至更多。

一个月前,14岁的小君走进珠江医院心理咨询室,满脸愁容地坐在刘欢欢对面,还没说几句话,就开始止不住地流泪。小君左手的小臂上,一排细密的刀疤清晰可见。她哭诉说:“我实在是太痛苦了,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让我从那种痛苦中暂时地解脱出来!”

小君曾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就读于市重点中学,从小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优异。可自从六年级爸妈离婚,她跟着妈妈搬到另一个城市,一切都变了。

小君开始厌学,慢慢地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跟任何人交流,脾气也变得暴躁,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发怒。直到母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小君看医生,才发现孩子已经患有抑郁症。

数据:青少年抑郁问题凸显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到2.1%。在很多人的眼里,“抑郁症”是承受工作、恋爱、家庭多重压力的成年人才会患上的心理疾病。其实不然,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问题》报告中指出,在10至19岁的青少年中,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主要原因。

有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年纪越来越低。每年接受精神心理疾病治疗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一。

然而结合临床经验来看,这个比例可能更高。心理咨询师刘欢欢表示,在2020年过去的三个月(7-9月)中,珠江医院精神心理科青少年个案时数占所有心理咨询个案时数的48.7%,占比将近一半;在这些青少年咨询个案中,属于抑郁情绪问题的比例高达31.1%。

症状:烦躁、易怒、无端怨恨也可能是抑郁前兆

虽然青少年抑郁症越来越高发,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足够多的关注与重视。心理咨询师刘欢欢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抑郁闰的表现往往比成人抑郁症更具有隐蔽性。

说起抑郁症的表现,很多人就会想到情绪低落、悲伤萎靡,“但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前兆未必如此,而可能是烦躁、易怒、无端怨恨等”,刘欢欢表示,他们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尤其是在家里。

他们还经常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伴交往减少、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自尊心和自我价值受损、行为冲动偏激,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更严重的,会在痛苦和煎熬中选择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作为反抗或者暂时的解脱,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产生自杀的念头乃至行动。

另一方面,父母和老师对青少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缺乏认识也是重要原因。

由于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警惕,意识不到孩子内心的挣扎、煎熬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也容易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追因:原生家庭、学业压力、同伴关系是重要因素

为什么青少年看似无忧无虑的年龄,反而抑郁症频发?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以及学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本身就容易诱发情绪的巨大波动。

具体而言,结合临床经验,心理咨询师刘欢欢分析,原生家庭、学业压力以及同伴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

原生家庭: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是由于童年创伤、不良家庭关系或者父母教养方式问题而造成的。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青少年抑郁症状。

学业压力:2019年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60.4%的儿童参与课外班,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率为78.30%。再加上在很多家庭里,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断给孩子施压,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一旦学习不好,孩子会产生严重挫败感,无法接纳自己。

同伴关系:青少年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同伴处在同年龄阶段,有共同的发展任务,会遇到相似的危机和困难,交流和沟通可以给他们归属感、安全感和力量。在他们面临挫折时,和谐稳定的同伴关系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安慰与帮助,能够消除个体的孤独感。

医生建议:家长要和孩子形成平等的交流关系

如何尽早识别孩子心理状况的异常,如何正确与他们相处,提前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刘欢欢提醒广大家长及老师,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上的明显低落、易怒等,同时伴随成绩下滑、睡眠问题,建议带孩子尽快到精神心理科就医。医生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帮助孩子应对抑郁症的最有效方法。

但是,只有医生的治疗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日常配合。

刘欢欢特别提醒广大家长,青少年虽然表现得叛逆抗拒,但其实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关注和尊重,渴望在痛苦时能得到支持与帮助。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关系,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一定空间,这样孩子的内在人格才会长成一棵茂盛的大树,才会成为一个健康成熟的人。

(1)做学习型的父母

学习与青少年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他们在每个发展关键阶段的心理需求。

开放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症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要回避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指责,不要讳疾忌医。

树立主动求助的意识,能够主动向专业的精神科、心理科医生寻求帮助,帮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2)尝试与孩子做朋友

要多和孩子保持沟通,并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们所说的一切,确保孩子愿意谈论任何事情。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坚定地表达出家长会给予支持,愿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觉得他们的感受听起来不合理,那可能是他们并不信任你没告诉你全部实情,也可能是你没有站在ta的位置上感受ta的感受。

如果孩子一开始将你拒之门外,也不要放弃。因为对青少年来说,谈论抑郁症这一话题本身就非常困难。因此在尊重孩子的同时,还要强调自己愿意去关心和倾听,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耐心和陪伴。要理解并接纳他们的情绪,接受其正在经历的痛苦和无助就能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

(3)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注重孩子的情绪及行为的变化,善于发现孩子生活中的暴躁、低落情绪;行为怪异的苗头。

孩子一旦表现出与以往的明显不同,一定要高度重视,要及时沟通及时就医解决。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张欣 伍晓丹 韩羽柔

编辑:李文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李文740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