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花田”盛放,春节或迎紫色花海,期待更多护花使者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0-12 10:51

12_副本.jpg


800x533_5f8322d639add.jpg


800x533_5f8322d655ca7.jpg



今年的十一长假,不少市民来到位于深圳福田CBD中心区的市民花田打卡。占地面积3300平米的市民花田,绽放了超过4000株向日葵。这片以深圳市民名义命名的花田,从其最初的翻土、播种,到间苗、施肥、养护,全程都是由市民志愿者自行完成的。

由于菊科类植物不能连续种植,专家建议,这片土壤需要更换品种种植。根据公园之友征集的广大市民的建议,专家们正在尝试选苗,今年春节,市民花田将换上新装,一片紫色花海将等待大家来观赏。


这片花田,全程由志愿者种植养护

这片以深圳市民名义命名的花田,从其最初的翻土、播种,到间苗、施肥、养护,全程都是由市民志愿者自行完成的。市民花田自2018年开放以来,一直都种植着不同品种的菊科花朵。8月22日,超过4000株“无限阳光”向日葵被种植在这3300㎡的花田中。

但近30天的雨季,让向日葵一直在持续的雨水和高温状态下生长,病菌也随之而来。9月6日,市民志愿者在巡园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向日葵苗的叶子有点蔫。专家到现场研判后发现,由于土壤中残存的病菌,入侵了葵花的根部和伤口,让葵花患上了难以根治的“根腐病”。

公园之友副秘书长李毓青回忆,在今年春节时,这片花田种植的也是无限阳光向日葵这一品种,单株开花量可达到200多朵,高度普遍能达到1.8米。而今年受雨水影响,单株向日葵开花只有30多朵,高度普遍是1.2-1.3米。


专家对症下药,志愿者接力守护

值得庆幸的是,从病症被发现开始,病株就被花田守护者及时清理出田间,并对花田土壤杀菌后,移植健康的花苗。专家团队及时找到病因,进行对症下药,按期对向日葵患病的根部灌药,让药液下渗至土壤中。与此同时,向日葵还被补充了新的营养成分,增强它们的抵抗力。

在此之后,花田守护者还将精耕细整土地,对土壤进行消毒和养护。正是凭借市民志愿者的不断努力和挽救,才让这片向日葵花海得以停留。

事实上,无限阳光向日葵的健康生长少不了市民花田志愿护卫队的全程守护。每日的花田巡护,适时的间苗、补苗、除草、浇水、施肥等,志愿者们用心耕耘这片土地,守护着花海的成长。

在面临病菌侵扰的时候,“无限阳光”向日葵仍旧顽强生长。“看到这些向日葵,你会发现灿烂地绽放就是它们存在的使命!也让我觉得这段时间的照顾和挽救,是值得的!”市民志愿者李女士已经坚持两年在市民花田耕种。她坦言,自己被“无限阳光”向日葵的精神感动,这种向阳的精神,让她更坚定了继续做志愿者的决心。

走在市民花田两旁,常来的市民会发现,如今这里多了两排步道,“这些也是我们的志愿者在日常养护的过程中,发现两旁的道路一旦下雨之后就比较滑,就提议建设的。”步道的材料是福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进行道路修建时留下的废弃木头,经由志愿者的巧手才造就了如今防滑的步道。

“对于志愿者,我们是开放状态,只要他身体健康,尽量在70岁以下,都可以报名成为市民花田的志愿者。”李毓青表示,目前公园之友已经吸纳了近400名志愿者服务市民花田,且安排有游园、除草、耕种等不同工种,以匹配不同市民的需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对市民花田设定的理念就是,市民花田市民种,所以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


专家建议更换花卉品种,春节或将呈现紫色花海

市民中心南广场大草坪的向日葵花海曾名噪一时,但也一度因为参观人流过多而不堪重负。为了更好地体现深圳市民中心南广场的主题和宗旨,福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于2018年12月在市民中心南广场中轴线绿地处设立“市民花田”,并委托社会组织“公园之友”,组织发动公众参与公共绿地改造,将“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惠及广大老百姓。

 “市民花田”命名至今,有关部门本着“共建 共治 共享”原则,面向全体市民征集创建方案,并把市民中心南广场绿地这块核心区域从规划、设计、选种、播种直到后期的养护,完全交到市民手中,以便让更多的居民关注城市环境和城市发展,引导市民有意识、有规则、有能力地参与到城市公园的发展建设中,并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自组织,实现共建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两年来,市民花田种植过向日葵、波斯菊、硫华菊、百日草等花卉,大片的黄色花海也让市民对向日葵的呼声颇高,“因为这个我们也做了一些更换品种的尝试,在满足市民需求的情况下,希望他们能够观看到不同种类的向日葵,但是因为是同一科属,所以还是会产生一些病菌产生。”

据了解,由于菊科类植物不能连续种植,否则土壤易产生病菌。即便在对土地进行翻土暴晒以致杀菌,杀菌之余增加土地营养的情况下,专家依然给出了更换花卉品种的建议。公园之友在征集了广大市民的建议后,收获了紫色花海的呼吁。“他们想要在这里看到紫色花海,我们正在尝试选苗,希望春节能够呈现出更具景观性的紫色花海。”


相关新闻

志愿者参与花园共建,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区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世界著名花城”的工作部署,打造最宜居、最具幸福感城区,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自4月28日启动2020年社区共建花园计划,变“公共绿地”为“共建花园”,从选址、设计到建设和养护,让居民全程参与。也就意味着,除了市民花田,市民还可以参与各种社区花园共建计划。通过前期选址征集、设计征集和评审、志愿者招募等工作,于8月18日建造完成福田首个社区共建花园——莲花北社区雨田路。

莲花北社区雨田路共建花园是福田区2020年首个实施的共建花园,原为雨田路与北环大道交叉处的一处闲置街角绿地,面积约280平方米,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改造设计定位为“口袋花园”,旨在以旧换新,转角遇到一片绿意的欣喜。而且建造花园利用了回收废弃材料,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倡导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

较之市民花田的大型公共绿地,此次社区共建落地在社区的小型绿地上。据了解,雨田路社区共建花园的建造工作从8月13日开始,历时5天,约70名志愿者接力完成了花园的建设,其中大部分为亲子家庭。志愿者多是来自于周边莲花北村、雨田村的居民,也有特地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园艺爱好者,还有一些是在活动期间沿路经过被吸引过来的居民。

深圳的夏天酷热难耐,即使是这样,也抵挡不住大家想要亲自参与建造一座花园的热情,看着花园改造的完成,满满的成就感。福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社区共建花园,让这方小小的绿色天地能够成为一个纽带,拉近人与人、人与这座城市、这片热土的联系。“社区花园不只是工程建设,更是社区公共生活的节点,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再接再厉,与居民一同携手共建更多精品花园。”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

编辑:柴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