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假靳东”一词登上微博热搜。据媒体报道,一名六旬女士刷短视频时疯狂迷恋上了演员靳东,并声称两人已通过短视频互表心意,对方还承诺会给她60万元买房。10月13日,靳东工作室发表声明称靳东从未在任何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靳东”系列账号均非本人。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在多家短视频平台仍有不少“假靳东”的账号。此类账号皆以靳东照片为头像,大多以“靳·东”“小东”“东哥哥”“贺函”等为昵称,剪辑靳东照片、影视片段做再配音处理。明星效应之下骗取点赞与粉丝后,有账号甚至开始直播带货变现。
多位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类似短视频账号的行为侵犯了演员靳东的姓名权和肖像权,且由于部分视频是从靳东的影视作品中截取片段拼接而成,可能侵犯影视公司的著作权。
事件:短视频平台上六旬妇女与“假靳东”互相示爱,家人难劝阻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西一名61岁的女士黄月(化名)自从开始刷短视频平台之后,渐渐地喜欢上了演员靳东,还称对方已对她深情告白,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爱情。
黄月提供的短视频账号显示,这个所谓的“靳东”的短视频账号会不定时更新视频,并配上带有地方口音的语音,常对着视频请求“姐姐给弟弟点个赞”,并会邀请“姐姐来家里做客”。黄月觉得,这些视频都是“靳东”对她一个人说的,两个人有“暗号”,因为他经常会回复自己的留言,并会在其中称呼自己的网名。
此后,她认为双方已确认心意,为了和心上人在一起,她与丈夫分居并独自离家去见“靳东”,还表示“靳东”会给她出60万元至100万元买房。
报道中,她的丈夫和儿子也坦承黄月的变化与他们有关。据其称,因为小儿子欠下百万外债、丈夫不同意家庭购置房产,精神苦闷的黄月在几年前就已出现抑郁症状。后来她接触到了短视频,从此找到了感情的发泄口,这才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靳东”的粉丝。
10月13日,“假靳东”一词登上微博热搜,同日,靳东工作室发表声明回应称靳东从未在任何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靳东”系列账号均非本人,这些假冒账号涉嫌侵犯靳东肖像权、姓名权,严厉谴责并警告这种行为,目前已取证完毕,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假冒:“东哥哥”“东弟弟”,以明星形象骗赞、养粉
10月13日,南都记者检索发现,多家短视频平台仍有不少“假靳东”的账号。
此类账号皆以靳东照片为头像,大多以“靳·东”“小东”“东弟弟”“东哥哥”等为昵称。“假靳东”账号中发布的视频,大多为使用靳东照片、视频做再配音处理,配音内容多为“姐姐好久不见”“姐姐,我好想你”一类的嘘寒问暖,同时每条视频都会出现“点个红心和加号”一类吸引涨粉的字样。
账号“靳·东”发布的一则视频及点赞粉丝留言。
名为“靳·东”的账号发布的一则视频中,“靳东”的大头照深情地说着“姐姐您好,能支持一下弟弟吗?麻烦帮弟弟点个小爱心吧”,目前已获得1.4万赞。在评论区,有不少“粉丝”发表“亲爱的弟弟你好”“谢谢弟弟”等评论。在另一名为“JJ东东”的账号发布的视频中,南都记者发现,其除了在视频中展示“快来与弟弟合拍”等字样,还在评论区为“粉丝”留言点赞,并送上鲜花微笑。
事实上,这些大多是剪辑演员靳东的照片、视频做再配音处理而来,并非靳东本人所说。
南都记者观察到,在短视频平台,此类“假靳东”账号的粉丝数从几百到数万不等,以1万左右的粉丝量最为普遍。其中,一名为“小东”的账号粉丝数达3.5万,其所发布的两条视频均有1万点赞量,800以上的回复量。
此外,南都记者还发现,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不少“靳东粉丝”分享自己与“靳东”的“合拍”,参与合拍的粉丝以中年女性为主,合拍视频中一半为粉丝个人的头像,一半为“靳东”的头像,“合拍”中的“靳东”或为粉丝唱歌,或与粉丝讲述暖心话语。
粉丝与“靳东”的合拍。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评论中,有人真情实感地赞称“弟弟好帅,注意身体”,也有人表示“你我今生有缘无分,你是明星我是农妇”,也有人想要与其私奔,“你怎么还不来接我?”
黄月在接受江西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的“靳东”还会直播带货,自己为他花了一些钱。不过,10月13日短视频平台已下架大量相关账号,已无法查到正在直播带货的“假靳东们”。
短视频平台上冒充马云的账号。
除了靳东,南都记者在多家短视频平台上还发现了冒充马云等知名人物的账号。一个名为“马云@”的账号发布的视频内容与诸多“假靳东”账号发布的视频内容如出一辙,皆为使用图片、视频进行配音拼贴,视频中包含“关注我,五分钟后私信收到惊喜”等字样。
专家:涉嫌侵犯名人肖像权、著作权等,卖号或涉黑灰产犯罪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告诉南都记者,短视频账号的经营者如果未经靳东的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侵犯了其肖像权。同时,短视频中使用了影视剧的片段,涉嫌侵犯影视剧的知识产权人的著作权。
针对这些短视频账号主要目的系骗赞、涨粉、卖号直至带货变现等情况,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认为,目前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短视频账号的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仅是违反了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协议。
他表示,通常来说,如果买卖双方都是短视频自媒体人,那么短视频账号的买卖行为一般不会涉嫌违法。但如果买卖的双方系产业化团队,则有可能涉嫌网络黑灰产方面的犯罪,“由专业的‘养号团队’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粉丝数的账号,再将账号出售给下游黑产,通过盗刷流量、引流变现、搬运作品等方式攫取不法利益。”他提示。
高艳东认为,农村中老年妇女人群沉迷“追星”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农村中老年妇女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网络媒体中的新鲜事物缺少足够的辨识能力,容易陷入虚拟影像的骗局;另一方面,这也体现部分农村妇女缺少爱情和精神寄托。
“为了防止沉迷‘追星’,农村中老年妇女人群应当积极面对新兴事物,努力学习网络媒体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对于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同时,农村中老年妇女人群可以尝试紧密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联系,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提高对‘虚情假意’的免疫力。”高艳东说。
出品:南都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诸未静 实习生 阳博骞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互联网平台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