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今年只剩79天了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而最近,一个话题在微博火了
#2020最值得骄傲的事#
有人说
最骄傲的是参与了抗疫
▼
有人考研成功
▼
有人瘦身成功
▼
还有深圳小伙伴表示
最骄傲的是见证了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
假如你穿越回40年前,问一问那时的深圳人,即便是其中最大胆的梦想家,也描绘不出40年后深圳的景象:全年GDP高达2.69万亿元、诞生了8家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第一个5G网络全覆盖的城市……
其中,龙岗区
是不少人来深落脚的第一站
▼
1993年 《女员工在组装车间工作》 黄一鸣摄
同样,假使你穿越回27年前的龙岗,可能也想象不出来27年后的龙岗会变成什么样——
☞ 地区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52亿元发展到了2019年的4600亿元,增长近90倍,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二;
☞ 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规模亚洲领先;
☞ 5G研发国际一流;
☞ 成为全球产业高地,更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
……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也是龙岗区建区27年
龙岗走过的每一步
都跟随深圳这座城市的步伐,奔流向前
龙岗的三个“跨越”
总的来看
从1993年建区到如今
龙岗的产业实现了三个“跨越”
“从小到大”“从大到高”“从高到强”
李玉龙《风景优美的龙岗河》.jpg
从小到大
1993年1月1日,龙岗建区,越来越多的港资、台资和外资企业纷纷相中这块宝地,催生了大量“三来一补”企业,龙岗的产业开始“由小到大”。
实际上,即便是简单的规模扩张之路,龙岗人也精益求精,力争“引进档次高、效益好的‘三资’、‘三来一补’企业”。
《龙岗中心城原貌》1995年钟致棠摄
至1997年,龙岗的“三来一补”企业发展达到顶峰状态,规模高达3700家,实现了龙岗工业“由小到大”的实质性转变,引领龙岗顺利步入工业化阶段。
1995年,华为基地入驻前原貌
从大到高
走好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龙岗产业开始迈入“由大到高”的阶段
1998年,龙岗区制订《关于进一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从此,以民科企业为突破口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重点扶持,迅速发展。
2003年是龙岗产业‘由大到强’的标志年份,当年,全区民营企业总数近5000家,其税收所占比重首次超过50%,涌现出一批产值超亿元、超10亿元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从高到强
产业“由大到高”后
龙岗认识到自身产业结构的薄弱之处
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层次不高
尚未具备国际竞争力
2003年起,龙岗不断提升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层次,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产业“由高到强”的质变跃升,担负起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使命。
如今,龙岗区也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ICT(信息通信技术)、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元器件、绿色能源、生命科学、军民融合、创意生活七大产业集群。
创新是源头活水
如今的龙岗
创新已经成为了他的烙印
今年4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迎来了它的三周岁生日,这是落户龙岗的首批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2017年4月1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落户龙岗。
据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执行院长黄宪达教授介绍,研究院已经拥有50多人的高水平团队,产生了系列科研成果,未来,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将被打上龙岗的烙印。
事实上,近年来
创新平台加速集聚龙岗
目前,国家级集成电路测试验证中心落户龙岗,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获批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入选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整个龙岗,创新平台达195家。
创新的核心是人才,截至2019年,龙岗拥有省、市创新创业团队累计44个,总量全市第二。近些年来,龙岗还着力人才的本土培养,其发力点就是被称为“智核”的深圳国际大学园。这里,拥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诸多高水平大学。
毫无疑问,创新,成为了龙岗发展的源头活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提及创新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
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时,就意味着比较高的科技创新投入,而龙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常年维持在10%以上,创新活力显而易见。
在此背景下,龙岗的专利申请量也常年保持在全市的前列。
仅2019年,全区申请量超过3.3万件,排名全市第三,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市1/3,成功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区”前五,还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专利奖20项,其中国家级5项。
除了产业与创新外
民生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内容 之一
因为先天不足
龙岗的民生发展在一段时间内饱受诟病
路程远、教育落后、医疗薄弱……
是不少老深圳人对龙岗的印象
但如今,大家伙儿对龙岗的印象
已经与从前大有不同
在经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
龙岗也在不停地补齐民生短板
民生幸福之城
建区之初
龙岗全区仅有全日制学校99所
到2019年,龙岗全日制学校数量达192所
在校学生360047人
作为深圳东部中心的龙岗区
成为了深圳教育规模最大的行政区
办学体量约占全市基础教育规模的四分之一
图源:龙岗区教育局
特别是近几年
龙岗教育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
▼
在全国率先开展政府资助学校试点改革,现已建成4所试点学校;先后组建了龙岗职业教育集团、龙岗幼教集团、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岗外国语学校集团;累计引进华中师大、上海外国语大学、华南师大、深中等15所名校合作办学。
龙城高级中学
而在学位建设方面,仅2019年,就完成仙田外国语学校、平湖中学等6所新建改扩建工作,新增学位10500个。
在今年,龙岗区重点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新、改扩建项目11所,全部完成可新增15900个公办学位。其中包括5所新建学校工程和6个改扩建项目——
5所新建学校
① 旧墟镇小学新建工程
② 悦澜山小学新建工程
③ 平湖金融基地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
④ 和美外国语小学新建工程
⑤ 布澜小学新建工程
6所改扩建学校
① 平湖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
② 福安学校改扩建工程
③ 龙岗中心小学扩建工程
④ 坪地第二小学改扩建工程
⑤ 平安里学校改扩建工程
⑥ 兰著学校改扩建工程
悦澜山小学效果图(图源:龙岗区教育局)
另外,对于民办学校,龙岗也有大动作。
龙岗区委区政府预计未来三年新增投入约3个亿,每年总投入约12个亿,作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来扶持全区民办学校发展。
交通也是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龙岗人出行可谓是越来越便利
▼
交通方面,今年8月,深圳地铁10号线开通,结束了龙岗区平湖街道没有地铁的历史,同时,也进一步拉近了龙岗与深圳市中心的距离。
如今,龙岗区域范围内,有3号线、5号线、10号线三条地铁线路,随着地铁建设的加速,预计到2025年底,龙岗区的轨网密度将进一步加大。
据了解,未来五年,龙岗将探索构建“2+4+4”城市多节点交通枢纽格局,努力打造全国性客运交通枢纽2座(坪山站、深圳东站)、区域性客运交通枢纽4座(平湖站、五和、龙城北、大运)和全市性客运交通枢纽4座(白坭坑、大运北、横岗四联、黄阁坑),并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
深圳坪山站
近几年龙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亦是有目共睹
▼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区可供应床位10456张,床位数居全市第一;按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50.86万人计算,龙岗区每千人口床位4.17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每千人口床位3.82张);
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可供应床位数将达12374张,2025年可达22699张,届时每千人床位数将超过6张,极大改善龙岗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局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原来,在不知不觉间
龙岗已经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惊喜
未来龙岗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最后
建区27年以来
龙岗都发生了那些变化?
一图带你回顾这些年的历程
▼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图片:龙岗区委宣传部
编辑:黎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