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第51届世界标准日,2020年广东省世界标准日纪念活动暨东莞市横沥镇“标准化+乡村振兴”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标准助力乡村振兴”。
“荷塘叶色”品牌——村尾村持续提升莲塘公园及周边环境,扩展“荷”文化内涵,引入“叶”的文化联接,这个“叶”是村尾姓氏,以此引导社会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和气,希望村尾民风如“荷花”,一如既往的真、善、美。刘媚摄
莲塘公园已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好去处,达到了寓情于景、润物无声的效果。刘媚摄
东莞市横沥镇,一座镶嵌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湾区活力生态文明小镇,下辖16个村和1个社区。今年4月,横沥镇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第四批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镇的镇街。
村民们观看“美丽乡村印象”展。刘媚摄
横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打造湾区标准化特色小镇。
去年年底,山厦旧村外立面改造工程完工。该工程以现代彩绘为主,给老村换上新颜,色彩缤纷的房子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让山厦村被誉为“彩虹村”,成了新晋网红打卡点。刘媚摄
东莞横沥镇山厦村,旧墙上新色,获得“彩虹村”美誉。刘媚摄
那么,横沥如何用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标准化+乡村振兴”,又给横沥带来了哪些改变?连日来,南都记者走访了横沥多个村居,了解并感受横沥推进“标准化+乡村振兴”的工作成果。
横沥镇山厦村老旧房子的外墙都进行了翻新,色彩缤纷,十分亮眼。刘媚摄
穿梭行在横沥多个村居,老旧房子的外墙都进行了翻新。湛蓝的天空、金黄的稻谷、一望无际的稻田...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手绘随处可见,给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
村尾村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手绘随处可见。刘媚摄
横沥还实施了“边角花园”项目,通过发动村民、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将原来“脏乱差”的边角地带进行美化,见缝插“绿”,升级改造成“微花园”、“口袋花园”,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人人参与、人人享有”,让更多横沥居民有了归属感,并表示“不想走了”。
彩绘轮胎、紫藤花架、手绘墙画……如今,边角花园走进横沥镇半仙山村的各个角落。刘媚摄
此外,在人才振兴方面,横沥还成立了东莞首个“粤菜师傅国际交流培训基地”,全力推动粤菜师傅人才培养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其有关负责人还表示,通过标准化管理,“粤菜师傅的形象绝对不亚于米其林大厨。”
稻香中菜厨艺学院是按照国际标准人才体系给员工做培训,在此基础上,学院还制定了自己的管理体系“七识人才管理体系”。此外,在形象方面,也要按照国际标准去衡量。比如说,厨师的帽子要卡住额头多高的位置,围裙统一系成什么样等等。刘媚摄
稻香中菜厨艺学院是东莞市首个“粤菜师傅国际交流培训基地”;其负责人表示,通过标准化管理,“粤菜师傅的形象绝对不亚于米其林大厨。”刘媚摄
在稻香中菜厨艺学院,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的学员们现场制作了一道“锦绣腰果炒鸡丁”。刘媚摄
此次活动周将持续三天(10月14日-16日),除了现场走访横沥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果,还将举行乡村振兴“斗牛大会”、乡村振兴摄影大赛、横沥模具质量与标准研讨会等等,让公众全方位感受“标准”的魅力,推动“标准”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引领和推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
村尾村“荷裳影室”,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拍全家福的艺术空间。刘媚摄
村尾曲艺中心。横沥镇将一些旧的集体物业改造成一些艺术空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里多元化的发展,丰富了村民的生活。刘媚摄
横沥镇村尾村的老人们在文明实践站活动。刘媚摄
横沥镇村尾村还专门设立了环保教育站,呼吁村民们爱护环境。刘媚摄
横沥镇村尾“荷塘书画舍”。刘媚摄
横沥模具科技产业园。在横沥推进“标准化+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产业兴旺领域,横沥更多是鼓励企业参与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刘媚摄
未来,东莞横沥模具产业协同中心在标准化进程中不断努力,助力横沥的模具行业及其他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媚摄
东莞横沥镇的企业标准数量在东莞镇街排名第4名,增长34.6%。刘媚摄
统筹:刘辉龙 肖佩佩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梁锦弟 黄馨莹 刘辉龙 黄芳芳
编辑:刘媚,刘辉龙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东莞横沥镇发力“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