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位专家代表齐聚东莞 探求自贸区农业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

南方都市报APP • 要闻
转载2020-10-18 09:12

10月16日下午,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配料博览会举办的2020年自贸区农业政策国际研讨会在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和线上同步举行,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东莞市人民政府协办。大会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商务部驻成都副特派员邓德雄等十八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及相关部门代表参加,共同探讨自贸区及自贸试验区农业政策,深入推进我国自贸区农业政策体系完善与创新,加强国际农业贸易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

截至今年10月,我国已签协议的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涉及五大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或升级谈判的自贸区涉及28个国家。同时,国内已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涵盖东中西部与东北地区,构建了由点到面、辐射全国的自贸区网络。如何在自贸区及自贸试验区推进农产品贸易,深化农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形成国内外市场多元开放的合作格局是此次研讨会的关注焦点,会议设定了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新趋势与新挑战、自贸区及自贸试验区农业政策创新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产业的影响三大议题。

全球农产品贸易形势复杂多变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多国农业国际贸易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受到冲击与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势力抬头,国际农产品市场不确定增加。针对中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刘仲华在论坛上详细讲解了后疫情时代的中国茶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路径。如今,全球饮茶人数超20亿,茶叶是实施国家战略的特色产业,2019年,我国茶叶总产量增长到279万吨,茶叶出口稳重有进,再创新高。刘仲华在会议上建议,中国茶叶的贸易发展要针对国外市场的消费人群采取不同的市场品牌策略,提升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经济效益。

w640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发言

张晓平分析美国大豆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情况时说道,中国与全球大豆贸易密切,大豆贸易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目标,要做好生产、物流、检验检疫、加工利用等环节。美国谷物协会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姜军阳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和美国农业有较强互补性,两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尽管目前中美关系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中美农业领域的合作和农产品贸易是双边关系的热点和亮点。

w640美国谷物协会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姜军阳发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韩国国产的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的购买量增加,实体店访问频率大幅减少,使用网上卖场购买农产品的比重呈增加趋势。虽然现阶段国际粮食供求情况稳定,但依然存在国际间物流受阻、出口限制措施的强化、汇率上升的情况,最终提高了粮食进口单价上升等风险。农村经济研究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靖吉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韩国农业部门的影响是有限的,但如果扩散趋势长期持续下去,其影响可能扩大。论坛上,来自英国与日本的学者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讲述新冠疫情对其国家农业的影响及相关责任部门的应对措施。

农产品进口持续扩大

农产品国际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9年,我国的粮食、肉类、水产品的总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人均分别超全球平均数,且农产品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30%以上。我国不仅是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产出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大国。张红宇通过分析2019年国内粮食进出口产量得出了两个重要判断:一是确保谷物特别是口粮充分供给,解决中国人吃饱问题很重要。二是坚持“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农业对外开放方针,解决中国人吃好问题同样重要。

张红宇表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思路,开展规模化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的畜禽生产经营方式,多元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而农业产业安全要有政策保障,他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农业产业安全观,将要素资源投入向农业倾斜的保障支撑,深化农村改革释放活力,持续推进农业对外开放方针。

w640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发言

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参事何秀荣在会议上介绍了我国居民消费农产品的情况,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近二十年来的贸易额及中国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进出口情况,并由此预判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会进一步扩大,且更多的农产品细类会转为贸易逆差,而大豆的进口量将会持续增长。近年来,受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和国内居民食物消费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口持续扩大,产业的比较优势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程郁认为在此背景下要推进我国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现阶段,针对新型挑战下的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贸易现状,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提出要打造粮食安全“三元平衡”体系,实现进口多元化战略,进行制度设计与贸易谈判,具备应对新型挑战的定力。“在保障农业安全的前提下,设置农业自贸区,有助于诱导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相关农业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加快农业‘走出去’战略。”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良在会议上讲述了自贸区的溢出功能。

自贸区交流分享农业发展经验

东莞取经探索创建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

邓德雄在论坛上围绕国内现有自贸区的实践路径与实际案例说明创建自贸区的“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协同联动与红利共享”的四个环节,他说明了自贸区开放合作存在压力测试、风险防范、补救保障措施等问题,而在进行改革创新则要差异化探索,提炼成果,继而复制推广,确立清单制与责任制,协同改革发展。邓德雄表示,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能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行制度创新的同时也是改革红利不断产生和释放的过程,促进自贸区产业发展。

“2016年以前,凭祥是一个较为传统、零散的农业小县,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利好的扶贫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国家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业对外合作跨境农业试点落户凭祥,经过几年来持续的探索和推进,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各类园区为载体,贸、农、工、游为一体的,以农业产业跨境合作为延伸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特色农业名县。”广西凭祥市副市长凌小将在会议上介绍了凭祥市在自贸区框架下的跨境农业产业探索发展的思路。

w640研讨会现场

东莞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员黄福泉在会议上结合东莞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与营商环境等条件说明东莞创建农业对外开放试验区的发展优势,他表示,东莞将学习借鉴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等地的经验做法,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技术、标准和模式,抢抓机遇,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实验区创建工作。未来,东莞将探索打造成为国际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和战略储备中心、农业科学技术转化和应用中心、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展示中心和国际农产品金融中心,发挥东莞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对外开放模式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此外,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范郁尔与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新时代自贸港研究院副院长陆菁分别讲述了江苏连云港农业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贸易的探索发展经验。广东丰瑞佰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东结合自身实践解读了中国农业自贸区自由化的有关政策和内容。

我国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加快推进自贸区及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开放,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为相关部门决策农业自贸区的发展发向及实现路径提供了意见和建议。研讨会的三大主题论坛分别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韩一军与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陆彪主持。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