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街道:探索在楼村社区打造“未来社区”新样板

南方都市报APP • 光明大件事
原创2020-10-19 19:05

10月14日上午10时,世界聚焦深圳。

新湖街道楼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光和社区党员干部集中收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实况,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很快爆满。

近年来,在光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湖街道和楼村社区党委上下联动,准确把握楼村社区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深入谋划构思,探索在楼村社区打造“未来社区”新样板。

站在通向未来的新起点,楼村人更加关心“双区驱动”和光明科学城给楼村带来的发展机遇。

微信截图_20201019173930.png

通讯员供图供图

政策大礼包

光明中心区建设打开楼村社区发展新空间

819x547_5f8d4b7258b98.png

通讯员供图

楼村,据考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村落,也是深圳土地面积最大的社区,被世人亲切地称为“中国荔枝第一村”。

800年风雨变幻、斗转星移。现今的楼村已是光明科学城高端配套——光明中心区的“主战场”,光明中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将为这座古村落带来新生机。

2019年3月,光明中心区项目楼村土地整备指挥部成立,由区直机关、街道和社区三级组建的500余人攻坚团队进驻楼村,拉开了光明中心区建设帷幕。“今年家里种的荔枝就是最后一茬了,但是想到光明中心区会让楼村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就感到非常值得,也非常期待。”一位被征收的楼村当地业主动情地说道。

据了解,楼村社区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大量土地资源没有盘活,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全盘统筹改革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参与光明中心区建设,综合运用“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利益统筹”等多种二次开发手段,盘活土地资源,这一瓶颈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楼村打造“未来社区”的空间将变得足够广阔。

光明中心区作为“光明城市会客厅”,未来将打造光明科学城中央活力商务带,对标国际一流标准,重点建设中央公园大道等数十条主次干道路网,集中布局科技馆、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光明书城、少年宫、图书馆、楼村中学、科技公园等一批高质量公共配套设施,崛起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高品质住宅区,规划建设高度超400米的城市地标建筑。

未来的楼村社区,将发挥楼村“山、水、园、界”独特优势,围绕深圳西湖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带、地铁6号线等资源布局谋篇,打造“两带两轴一中心”。

“一幅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等着我们去实现它。楼村社区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未来发展令人期待。”在楼村土生土长的社区班子成员陈美晓说。

4000x3000_5f8d4b75504ef.jpg

通讯员供图

配套大升级

城区综合整治推动建设大美宜居新社区

1720x1080_5f8d4b72b1999.jpg

通讯员供图

今年8月18日,光明区首条地铁——6号线建成通车,这是几代楼村人翘首以盼了几十年的大件事,更是让这座古老的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民生纽带。

在老支书陈清林看来,地铁6号线的开通让楼村旧村片区的交通有了“零”的突破。“楼村旧村范围内设置了科学公园站,楼明路上有楼村站,居民的出行一下子就方便了。”据悉,6号线在楼村辖区共设了三个站,可覆盖辖区全部居民。

谈及改革开放40年来楼村居民最大的变化,除了“居民再也不用上山下田了”之外,另外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社区的交通越来越顺畅。当地居民陈耀流开心地拿起手机,展示起前一天乘地铁去市区游玩时拍的照片。“以前去市区要等孩子周末开车带我们去,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坐地铁了,除了不用担心堵车之外,在时间上也可以更好地做规划,真的特别方便。”

驱车从龙大高速楼村出口出来,就能看到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巨大云环矗立在公常路边,云环后面的石阶整齐堆叠,绿植错落有致。这是楼村社区今年的新晋“网红”打卡点——云环公园。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个小山坡,长满了杂木杂草,堆满了各种杂物垃圾。

继续沿着公常路往东莞黄江方向,两座充满现代感的天桥相继映入眼帘。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两座人行天桥就披上了“梦幻彩衣 ”,为繁忙的公常路增添了许多光彩,公常路楼村段的景观已是焕然一新。

旧貌换新颜。2018年起,楼村新村率先开始城中村升级改造,人行道铺设、立面刷新、雨污分流、管道天然气改造、三线下地等项目相继完工,曾让人望而止步的脏乱差城中村俨然成了整洁有序的城市生活区。

挂点楼村社区的街道领导麦富昌介绍,新湖街道将支持楼村社区党委大胆干实事,在建设“未来社区”上进行探索,把群众所忧所盼所需的一件件实事办好,把楼村一寸寸建设好,用看得见的改变提升,回应楼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新期待。

1920x1080_5f8d4b73ceb80.jpg

通讯员供图

治理大联合

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改革新征程


1440x1080_5f8d4b73b62d8.jpg

通讯员供图

这些年,每到“七一”建党节,社区党委都要组织全体社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演唱红色曲目,这已经成为楼村社区每年最重要的活动。“楼村社区的党员干部,是社区的主心骨,通过这样的活动凝聚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把楼村建设得更加富裕、宜居。”楼村社区党委负责人说。

回望来路。在楼村参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楼村社区党组织带领居民把握机遇,走上富裕之路。1982年,楼村就引进了深圳最早一批“三来一补”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2001年,在楼村举办的“荔枝交易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嘉宾参加。2002年,楼村股份公司成立,村民将资金汇集起来,兴建厂房、宿舍,所得的利润则按股分红,走出了“空间换增长,土地换租金”的发展路子。

近年来,在新湖街道党工委统筹谋划推动下,楼村社区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提高社区党委谋大事、抓大事能力,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了“陈老工作室”等一批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每年开展40余项民生微实事,深入实施社区德治工程,打通服务群众末梢,统筹社区发展和抗击疫情,社区发展步入全新快车道。

世事更替,沧海桑田。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楼村社区党委继续发挥主心骨作用,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上步子更大更实。“低端租赁经济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楼村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国奇表示,目前第二工业区项目物业年租金收入2580万元,更新后集体资产预计可达40余亿元,增值比例达到200%以上;年租金收入可达8000万元以上,集体物业年租金收入提高200%。

说起生活的改变,老支书陈清林最有发言权。“我小的时候全家七口人住25平米的瓦房,现在搬到楼村花园小区,这中间经历了四次搬家,每次都是越搬越好,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我们这代人,怎么都想不到能过得这么好,生活在楼村真得感到很幸福。”

新湖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新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推动各类资源下沉楼村社区,支持楼村探索建设“未来社区”,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样板,在楼村社区“续写春天的故事”。

采写:南都记者 陈蓉 通讯员 杨政璋 姚礼文

编辑:黎映辰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