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学名家聚首黄江,点赞东莞“成如容易却艰辛”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10-20 22:13

为期3天的“中国文学名家看东莞”系列之“诗意黄江”创作采风活动20日在黄江镇落幕。活动期间,10名中国文学名家、著名诗人、文学期刊主编深入东莞采风、交流,用诗人的视角发现东莞的历史厚度、自然之美和精神品格。本次活动由《诗刊》社、东莞市文联、黄江镇政府共同主办。

图片1.jpg

采风活动启动仪式和随后的交流研讨会上,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国营向诗人作家们介绍了东莞的历史文化,称东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岭南画派的策源地,涌现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容庚、著名书法篆刻家邓尔雅、抗战名将蒋光鼐、著名雕塑造家张松鹤等等。“希望通过举办这次活动,能让让更多的诗人、作家了解东莞认识东莞,通过诗人生花妙笔,向世人展现更美丽的东莞,更美丽的黄江。”

图片4.jpg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陈玺表示,东莞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涌现了一批的有影响的作家。东莞有樟木头作家村,涌现了长安文学现象等全国知名的文学现象,他希望各位诗人作家在东莞黄江采风过程中,从经济、社会、管理、人文底蕴、环境等方面,感受一下这个改革开放40周年,从山区的小村、小镇发展到全国百强名镇的过程,用诗人的灵性,将它的魅力呈现出来。

图片2.jpg

著名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说,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发展进步。东莞的城市发展成就和东莞人的精神让他联想到王安石的一句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还建议东莞作家注重“饥饿写作”,避免“过剩写作”,不要忘本,写作要根植于自己最真实的生活经验。

图片6.jpg

随着近些年东莞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科技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成为许多作家思考和创作的新方向。著名诗人、《作品》杂志社副主编郑小琼谈到她对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思考。

郑小琼说,“人类如何面对自身创造出来的城市,如何思考跟科技对话?人类创造的不仅仅是会生产的机器,还有很多的人工智能都与我们人类直接交流对话。我们现在面临的困惑是,人类如何与这些人工智能共处?”她认为,这也是现在作家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图片3.jpg

“东莞是大时代变迁的窗口,确实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写。”上海青年报社《生活周刊》主编陈仓则认为,作家还要跳出“打工文学”的圈子,要进入到她真正的核心——改革开放。

采风活动中,全体文学名家们先后到黄江公园参观了诗词碑林、到黄牛埔森林公园参观绿道和百福园,感受黄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为创作积累素材,寻找灵感。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编辑:韩成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