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纤维含量测定引入AI!每组检测耗时缩短为半小时以内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鉴定
原创2020-10-25 16:19

南都讯 记者陈养凯 消费者选购服装等纺织品,往往首先要看产品标签标示的各类纤维含量。但这些纤维含量如何测定?测定准确度如何?近日,由广东省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全国多家知名服装企业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纺织品纤维含量测定 人工智能识别法》发布实施。专家组评审认为,该团标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纺织品纤维测定,推动纺织品纤维测定走向智能化自动化,标志着纺织品纤维测定技术水平的提升。

纺织品面料所含纤维种类以及所占百分比从根本上影响织物的各方面性能,是影响织物质量、档次和价格的重要因素。多年来,纤维成分含量检测主要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两类方法。其中化学法是利用纤维在化学试剂中溶解性能的差别进行定量,其测试过程需要用大量的化学试剂,需要配备专业的化学实验室,对人员操作技术要求严格,且由于需要大量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试剂,对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危害,且产生废液对环境保护不利;物理法则是根据纤维在显微镜下形态的区别分类进行人工测量计算而定量,其效率相对较低,且其准确度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经验。

本次实施的团标的基本原理是,采用光学显微镜放大织物所含纤维并自动采集纤维图像,利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辨别各类纤维,采用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测量纤维直径(或面积)和根数,从而判定出纤维各种类和计算出其含量。其中,关键环节之一的纤维定性及人工智能识别纤维模型选择,明确规定必须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确保把近年来取得突破的先进的AI、自动化图像处理技术融入、运用到检测中。

与传统的化学法和物理法相比,人工智能识别法检测效率提升,每组检测耗时从传统方法的1~2h甚至半天缩短为0.5h以内,测试结果从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到,既使检测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又解决检测不受人员状态、经验和技术水平等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人工智能识别法不使用强酸强碱化学试剂,更符合环保和职业健康要求。行内人士认为,这一技术进步,体现了检验检测领域在解决“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好”要求上取得一项可喜进展。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过微信

搜索“鉴定评测实验室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



编辑:陈养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