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演绎二十四节气诗词,龚琳娜携深圳合唱团献声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0-25 22:25

800x534_5f957bda4fdaa.jpg


800x534_5f957bda92c7d.jpg

彩排图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古诗词一直是一个魅力无穷的存在。但你会用歌声把它唱出来吗?10月25日晚上,流动的时光——龚琳娜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重阳音乐会用现代的艺术方式,将不同节气的古诗词在深圳音乐厅演绎出来,并携手深圳音乐厅“飞越彩虹”多民族童声合唱团和深圳市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为深圳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以新曲演绎古诗词

无论是脍炙人口的《春晓》,还是晦涩难懂的楚辞,在这场演唱会上,都被龚琳娜用各种朗朗上口的旋律演绎了出来。“南方的春是温婉的,北方的春是硬朗的,”这些代表不同节气和不同地域的古诗词,搭配不同的唱法,带来的意境也是丰富多样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龚琳娜空灵婉转的声音一响起,波光粼粼的水面和寂静美丽的夜晚仿佛就涌现在眼前。

龚琳娜说:“除了我唱,我希望每一个人跟我一样感受到诗词里的真情实意和那种余音绕梁的美。”古诗词我们每个人都从小就背,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普通人不一定能有情感上的共鸣。在此之前,很多人都不相信古诗词有市场,而龚琳娜就要用音乐把古诗词的美、它背后的意境韵味以及诗人的气节给唱出来,将高雅的古诗词带入寻常百姓家。

不过,龚琳娜并不认为自己做的是古典文化。据她讲解,古代很多谱子已经没有留下了,“所以我们希望做的方法是现代的。但传统是我们的根基,一定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发展。用新的艺术歌曲谱写诗词,现代的人才会有共鸣、才会喜欢,这个也是我们在作曲上、演唱上的一种创新。”


培养娃娃们的文化自信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音乐会今年已在多个城市巡演。据龚琳娜介绍,每到一个城市,她都会跟该城市的少儿合唱团来合作。她将自己的这项事业称作“声音行动”,她解释道,就是把中国的声音唱出来传下去。

酷爱音乐的龚琳娜从小就唱家乡贵州的民歌,80年代唱到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然后又唱到了国外。“从小我就觉得只要唱家乡的歌,无论走到哪里,观众都会给我热烈的掌声,所以我觉得这建立了我的文化自信。”

这次音乐会上,龚琳娜不仅与深圳音乐厅“飞越彩虹”多民族童声合唱团合作,还在音乐会结束的时候,携手深圳市高级中学百合少年合唱团带来返场演出《冬去春来》。龚琳娜希望通过合作演唱歌曲,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技巧、发声方法、气韵美学传递给新生代。“我觉得只有在中小学生身上去下功夫,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中国的声音才会传下去。”


“他们就像天使一般”

“上千的观众买票来听我们演唱,你们一个个都像天使一样,晚上加油好吗?”“好!”在25日下午排练现场,龚琳娜从声音到动作到气势都亲力亲为地教导合唱团的小朋友们。“眼睛睁大!声音一定要往外放!”在她的带动下,小朋友们都鼓足了劲儿。

谈到深圳这两支本土合唱团,龚琳娜赞不绝口。她表示,“我在不同的城市演了快20场,他们真的算是全国非常优秀的合唱团。不光是一次演出,我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的在舞台上为自己唱诗词而自豪。因为唱诗词的作品,真的跟平时你唱流行作品或者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百合合唱团在进行无伴奏演唱排练时,龚琳娜还教他们用学鸡叫的方式喊出来演绎山歌。龚琳娜告诉记者,把百合合唱团邀请到舞台上一起演唱《冬去春来》,是为深圳音乐会特别准备的环节。她介绍,《冬去春来》是她的爱人老锣在2004年写的歌,当时想要突破找到不同于西方合唱的和声、音色和韵味,唱出中国合唱的音色和味道,却一直找不到理想的人。“从2004年到现在已经是16年了,16年以后,居然是深圳高级中学的百合合唱团把它唱完了。” 龚琳娜特别感慨。

龚琳娜认为,正是深圳如此开放的城市,才会产生像百合合唱团这样的情况。所以我想深圳带来了非常多的新的文化碰撞,这一点很好。”


统筹:南都记者 张馨怡

采写:南都记者王童 通讯员 林轶胤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编辑:柴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