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门开平市的大沙镇是广东省森林小镇,遍布各村的生态林是当地的一张绿色名片,一直受到重点保护。今年9月初,有大沙镇大塘村村民向N视频记者报料,村里总面积上千亩的水洞尾生态林被不明人士破坏,挖出了一条泥泞不堪的山路,让这片村民们引以为傲的生态林出现了一道“伤疤”。
村民看着新挖的泥泞山路
村民报料
生态林被毁很心痛,不为补偿但求复绿
陈先生是开平市大沙镇大塘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他依靠村里生态林水源灌溉种植大片水稻,维持家庭主要收入。9月初,听闻村民称水洞尾生态林被破坏,陈先生连忙赶上山察看,眼前的一幕让他难以置信。村里总面积上千亩的水洞尾生态林被“开膛破肚”,挖出了一条泥泞不堪的山路。
“这么长的山路不是一天能挖出来的,事前没有任何人通知我们”,陈先生说,开路期间村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看到有运木车在这条路通行,才开始怀疑是邻村经济林老板干的。
山路有明显的裸露土层
据大塘村一位前村干部介绍,水洞尾生态林共计1280亩,在水土涵养、水土保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山上修建的几千米引水渠,保障了全村水稻田的灌溉。而这次伐木开路,村民没有看到任何公示和报批。因为开路,村民发现山上已经成材的松树杉树被连根拔起,大家都相当心痛。
记者航拍画面显示,生态林中出现一条明显“伤痕”
“建一片树林不容易,但毁掉不难”,村民向N视频记者介绍,倒在路边的松树杉树许多树龄已经超过十年,“以前曾经有人上来偷偷取松香,村里都严查严打,现在那么高的松树被连根拔起,居然没人来管了。”
村民介绍,大约十年前,经过多届村干部努力申请,水洞尾山林获得了省级生态林的称誉。一直以来村里对山林的保护力度都很大,这次挖路让他们很不解。陈先生告诉N视频记者,他们目前最大的担忧就是开挖山路引发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到全村的饮水和农田灌溉。
新挖山路雨天泥泞积水,安全隐患大
N视频记者通过无人机测量发现,这条新开的山路头尾直线距离有近千米,大约4到5米宽,沿着泥泞山路上山,两侧都有被砍伐的痕迹,有四米高的松树也被推倒,在山势落差大的地方已出现滑坡迹象,山路上还堆放了不少木材,而山路尽头通往的,是属于另一个村的经济林。
“以前他们运输木材,走的都是另一个方向的山路,现在挖了新路从我们村走,他们出去的路就近了很多”,大塘村村民猜测,这条路正是这些做木材生意的人为了节省运输的成本开挖的,怀疑本村干部收受了利益,不少村民已表示向多个部门投诉。
村民们发现生态林被破坏后,不少人还自发上山抵制,阻拦运木车辆继续通行。“我们没什么诉求,我们不要钱,只希望挖了路的人给我们复绿,相关部门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如果涉及违法,一定要抓人”,村民陈先生表示,希望村委干部能向村民解释清楚,给出一个合理的补救方案。
村委回应
所收补偿为集体收入,已责令相关干部向村民交代
据了解,大塘村自去年10月份来,一直由镇政府派工作人员挂职任第一村书记。这位挂职的第一村书记表示,事发以来,村民一直没有直接向村委举报,以至于村委无法及时掌握情况。目前开平市林业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村委会也将责令相关村干部就此事始末向群众公开具体情况。
大塘村村委
至9月下旬,村民小组长三人给村民们写了一封致歉信,信中解释该次伐木开路为防火路开路,承认没有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会议,存在重大决策未经村民代表知情属工作失职。三人擅自同意企业借路运输木材,获取三万元补偿,承诺三人没有收受利益。而事情已成事实,因新开道路已造成大塘村利益受损,三人向村民致歉并希望与村民共同商讨补救方案。
村干部的致歉信
部门行动
开平森林公安立案,将对挖路方予以行政处罚
记者从开平市林业局和公安局森林分局了解到,9月1日接到大塘村群众反映当天,执法人员已到现场核实,初步证实大塘村的生态林遭到破坏,违法行为当事人涉嫌违反《森林法》第52条规定: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在大沙镇大塘村水洞尾新开了一条山路。目前,仍在进一步调查勘测,将对挖路实施方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如果破坏面积超过5亩,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0月15日,大塘村村委会发出公告表示,经村民举报,开平市森林公安分局已立案处理,经勘查,开挖山路总长880米,对村民饮用水没有影响,建议群众通过投票决定解决方案。其中,方案一为追加木材老板的补偿金额到总计10万元,至2021年春节前出完此批木材并复绿还林;方案二为退还木材老板给的3万元,通过法律途径追偿生态林被毁的损失。
村委会发布关于解决方案的告示
十月底,投票结果出来了,最终村民小组决定收取15万元“借路放行”,木材运完后再行复绿。然而,后来又有村民发现,公示的投票记录上,大部分村民的签名均为代签,这一投票结果又再引起了部分村民的质疑。
村委会再发告示引部分村民质疑
“砍到几棵树就不止15万了,现在开了整条路才补偿15万,我不相信能有大部分村民接受”,村民陈先生表示,生态一直是大沙镇乡村振兴的一张王牌,他担心这种生态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大树都不是几天半个月能长成的,所谓‘复绿’,根本不可能还原生态林原有的样貌。”有村民表示,不希望依靠补偿平息此事,如挖路方违法、有关村干部失职,一定要承担该负的责任。
摄影/视频/采写:南都记者 徐杰 李冠祺 实习生郭雨欢
编辑:陈蓓蕾
编辑:胡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