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吕婧 刘贤沛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年,按照要求,中山市要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0%。在10月28日上午中山市召开的生态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南都记者获悉,中山今年累计已超标天数已达24天,只剩下13天的缓冲期,完成目标任务相对艰巨,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臭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空气环境的治理不是一门单一的课题,它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胡子冠表示,影响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基本的气象条件外,还有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看不见的污染,比如汽车排放的尾气、工地和道路施工产生的扬尘、企业喷漆过程产生的废气以及餐饮和露天烧烤产生的油烟等。
胡子冠介绍,今年1-9月,中山市环境空气常规六项污染物中,虽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PM10的年均浓度已稳定达到国家要求的二级标准。但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中山市夏秋两季臭氧污染问题仍然突出,是中山出现污染天气的首要污染物。
为守住全年空气质量红线, 9月29日,经市政府同意,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中山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规划》,明确达标时间表、路线图和重点项目,提出分阶段推进大气质量改善的目标和措施。《规划》提出了九项治理措施:
一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如:淘汰落后产能、清退重点区域污染企业、鼓励工业区进行环保集中整治等;
二是构建绿色清洁能源体系。如: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三是加快智慧绿色交通发展。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排放等;
四是全面深化工业源治理。如:加强工业锅炉、工业炉窑专项整治和监管,落实VOCs“一企一策”等;
五是加强移动源治理。包括实施柴油车、建设工地用车、船舶监管,以及加油站、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的管控等;
六是加强面源综合防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包括精细化管控工地、道路、矿山、码头的扬尘问题;以及汽修、装修、餐饮油烟和露天焚烧等废气问题;
七是强化联防联控。如与周边珠海、江门等市开展联合治理,强化市内各部门多领域环境空气质量会商分析等;
八是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决策能力。如:建立完善污染源排放清单,组建大气污染防治专家技术团队,加强对策调查研究;
九是凝聚全社会合力,提升共建共治水平。如定期公开空气质量状况,实施有奖举报,提倡绿色低碳生活等。
呼吁市民共同参与蓝天保卫战
该《规划》以2017年为基准年,将2020年作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目标年,要求力争NO2年均浓度不超过33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3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不超过48微克/立方米,臭氧污染快速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
目前中山距离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的目标还有多远?胡子冠表示,中山市4项指标预计均能完成。截至10月18日,PM10、PM2.5和NO2的平均浓度均达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改善,其中PM2.5浓度远优于年度考核目标。臭氧最大八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42微克每立方米,也优于目标值。
至于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的目标,胡子冠介绍,这可以理解为全年超标天数不多于37天。截至10月18日,中山累计已超标天数已达24天,接下来在年底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中山只剩下13天的缓冲期,任务非常艰巨。
胡子冠说,当前中山市蓝天保卫战百日冲刺行动已经打响。接下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各执法组,将针对重点区域,主要是东区、石岐区、西区、南区、大涌镇、沙溪镇、东升镇、港口镇、火炬区等镇街的工业源、移动源、生活源等,以及重点企业和重信重访问题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和遏制涉大气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胡子冠也呼吁市民共同参与蓝天保卫战,提高中山空气质量:一是发现企业排放黑烟或存在异味,建筑工地、道路施工施工过程没有洒水或覆盖,露天烧烤、餐饮油烟整治力度不足等情况,通过拨打12369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向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二是出行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减少开私家车。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三是积极响应夜间加油,因为加油时油气挥发产生的VOCs在强光照条件下容易生产臭氧污染,夜间加油可以减少这种影响。四是不要燃放烟花爆竹、杜绝露天焚烧桔梗、垃圾、落叶等。
编辑:侯玉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