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创之星刘茹冰:研发“全民来急救”小程序,助力院前急救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11-01 11:49

微信图片_20201019225831.png


近年来,突发意外事件时有发生,急救医学的发展尤为重要,而“院前急救”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院前急救并不难,但它却是救命的关键。”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刘茹冰直言,曾在急诊科见过太多因没有及时进行院前急救而丧命的病人。她感到痛心,从而也有了改变的想法。

10月11号,刘茹冰和团队带着“全民来急救”小程序互联平台走上2020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大学生启航赛的决赛路演舞台。这是一款针对院前急救研发的小程序,该项目在团队组比赛中脱颖而出,不仅获得了大众评委的全票通过,还意外斩获了银奖。

微信图片_20201101105948.jpg

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刘茹冰参加大学生启航赛现场。

把握黄金抢救四分钟,关键急救能救命

一般而言,遭遇突发疾病的病人,大部分在等待救护车抵达的时候,就基本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刘茹冰了解到,心脏骤停发生四分钟内是黄金抢救时间,超过四分钟后大脑会开始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十分钟以后抢救成功率就会非常低甚至为零。

“因此,除了我们医学生之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普通人都会急救,也能救人。”刘茹冰坦言。她曾在上美国心脏协会Heartsaver培训课的时候发现,当时除了医学专业同学,还有不少学管理、经济专业的同学参加。本以为自己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谁曾想最后的测试,是管理专业的同学拿了最高分。刘茹冰有感而发,“所以心肺复苏急救术并不困难,只要想学都能轻易掌握。作为一个技能,在紧急关头就能够帮助他人,救人性命。”

院前急救的有效性和生命挂钩。但在刘茹冰看来,目前我国急救技能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是很低,即使医院可以提供培训课程,但院方还是很难做到大众普及。“我们希望通过医学生这层身份为社会做点贡献,‘全民来急救’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在刘茹冰与其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全民来急救”互联平台应运而生。

微信图片_20201101105958.jpg

刘茹冰向评委推荐团队项目“全民来急救”小程序互联平台。

最大化利用有限志愿者,提升全民急救掌握率

基于“全民来急救”互联网平台,刘茹冰团队至今已成立了1500余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覆盖了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19所高校的医学生。“全民来急救”小程序以三种主要功能进行服务:一是“一键呼救”功能,永久免费开放给所有大众;二是健康科普功能,其中包含各种意外受伤的处理方法教程;三是培训功能,给予大众急救培训课程的学习途径。

“怎样扩充我们的志愿者团队?怎样将有限的志愿力量最大化利用?如何获取企业的赞助支持?这是我们创业过程中的几大难事。”顶着压力,刘茹冰没有放弃。她带领着团队以志愿服务队的形式走上街头,向普通民众宣传科普急救技能知识,用行动感染到更多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临床技能中心的田京主任是团队的第一指导老师,他不仅传授了很多专业临床经验,还帮助推动小程序的完善和落地应用。”刘茹冰回忆道,“业初期正是靠田主任的帮助,为我们联系到了四家企业的赞助。”

保证志愿者的覆盖面非常难,这需要更多人参与到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来。“就像挪威的急救技能掌握率能够达到95%,也就是说,十个人中有九个人都会急救。”提升专业志愿者所占人群比例是刘茹冰团队核心工作,目前“全民来急救”小程序正在进行非营利组织的申请,预计明年初可以成立。这群大学生希望,提升志愿者覆盖面的同时,还能各地固定投放一定的AED设备(自动体外除颤仪),从而在社区、学校等固定场所实现应急救护体系搭建,供给应对心脏骤停等意外事件。

微信图片_20201101110003.jpg

团队成员一起上台。

院前急救不是一蹴而就,坚持初衷任重而道远

回忆起“众创杯”决赛那天的经历,刘茹冰很感慨。10月11号“众创杯”决赛当天,“周围团队大都是名牌大学的硕博起步,我们作为本科生团队站上舞台。但令人感动的是,我们获得了大众评委的一致认可,全票通过。”

未来还能做些什么?刘茹冰和团队有着远大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提升我国急救技能掌握率,进而为提升院前抢救成功率做出贡献。”

目前他们的高校联盟达到19家,愿景未来能有更多高校加入,通过医学生及大学生的力量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提升全民援救力。“如果我们国家也实现十个人中有九个人会急救,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我们自己,因为当你倒下的时候,有人能伸出他的援助之手救你一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不能够一蹴而就,但任重而道远,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实习生 彭彤

摄影:黎湛钧

编辑:卫志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