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榜深调研|多次上榜“最堵名单”的道路如何变成示范点?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1-01 17:47

WechatIMG1344.jpeg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

南方都市报“街坊口碑榜”自2013年启动以来,每年通过街坊视角,以多种形式评选优秀民生实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全新迭代升级,引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重磅推出线下系列深调研。由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领域专家)、民生体验官(街坊代表)等组成民生调研团,通过走访民生项目、举办项目座谈会,全面展现相关部门如何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10月29日上午9时30分,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调研团第二站走进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走访福田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深入调研占用挖掘道路施工整治成果,同时举办座谈会,总结探索城市治理经验。

NA02_NA02_0397.jpg ↑在百花二路,调研团成员们看见了一棵喷有彩绘的榕树。

NA02_NA02_0400.jpg←调研团来到百花二路,曾被曝光占道施工的工程,在整改完工后给街区带来了全新面貌。


调研样本

从“最拥堵”到最“宜行”

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成示范点

此前,南都“星期四记路仪”栏目曾报道关于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施工引发的问题。当时,百花二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各种地砖零散堆放,人行道也被占用,过路市民只能“插缝”前行,存有不少安全隐患。在突击检查的情况过后,相关部门立马督促施工单位暂停施工,规范管理。2020年9月,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正式开街,成为深圳宜行宜学示范点。

百花儿童友好街区位于福田园岭街道,片区内集聚11所学校,沿街有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荔园小学(北校区)、市艺术学校等名校,是深圳标杆性的教育基地。片区内有4岁至6岁学龄期儿童约3500人,7岁至14岁少年儿童超过1万人。但因片区内慢行通道缺失,人机混行,安全隐患明显;同时道路狭窄,且交通需求大,曾多次上榜深圳最拥堵路段名单。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改造,百花片区全新升级。在百花二路,调研团成员看到改造后的路面更干净整洁,还设有潮汐车道、彩色斑马线,“蝶变”成最宜行、最宜学、共享示范性儿童友好街区。工作人员介绍称,改造后的百花二路是“眼前的风景,身边的惊喜,脚下的梦想,头顶的星空。”在百花二路,调研团成员们看见了一喷有彩绘的榕树,“这棵树的彩绘叫‘榕树爷爷’,像这样的小心思在整个街区也有很多。”工作人员介绍,以大榕树树干作为画布,将可爱的图案画在大树上,这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成本艺术设计,提炼了百花街区特有文化符号,希望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关系拉得更近一些,让街区的艺术成为城市与自然的媒介,也给儿童带来更多创意和趣味,调研团成员也纷纷点赞。

不仅如此,小朋友和家长们可以在片区的老旧井盖、消防栓、电箱等城市设施上,探寻各种“小心思”、“小惊喜”。在附近学校的星空连廊顶板描绘了宇宙星空的奇趣,夜间还会闪闪发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选用的设计图案是片区儿童们进行投票选出的,邀请“小小设计师”共同参与设施选型、花园建造,培养儿童学区归属感,从孩子开始,形成“共享共治”社会意识。

百花儿童友好街区还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成长的场所空间。在红荔路东侧,有一个充满童趣的“城市书房”百花筑梦天地。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打造了3200平方米封闭式绿地,释放1800平方米可渗透、可参与、可自我创新、开拓思维的成长街区,通过百花格言墙、阶梯组合、攀爬设施打造自然讲堂,启发孩子在户外活动中思考,“让孩子、家长停下脚步,更多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经验总结

“同步施工”“占道征 询模式”

提升道路治理水平

福田百花儿童友好街区实地走访结束后,调研团走进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进行座谈讨论。

座谈会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路政处处长陈建平向调研团介绍了占用挖掘道路治理情况。陈建平介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制定出台了《深圳市占用挖掘道路管理办法》,为占道施工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组织修订了《深圳市道路挖路修复技术标准》,明确了道路修复标准和责任范围。

在项目统筹规划方面,加大市政管线集约管理。统筹编制了2020年深圳市道路挖掘计划,将相同施工路段的工程项目集中施工,施工完成后统一修复,避免出现反复开挖;完善升级了深圳市道路挖掘计划管理系统,方便市民可通过移动端和网页端查询全市道路挖掘计划和占用挖掘道路许可情况;目前各区已基本编制完成综合管廊详细规划,南山区沙河东路、宝安区福永大道、地铁12号线、13号线共建管廊等多个综合管廊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陈建平表示,城市治理提升离不开市民参与,在加强施工统筹的同时,交通运输局也在创新优化治理手段。今年,南山区华明路多个项目申请集中施工。为避免出现反复开挖,施工前向工程范围涉及的社区、医院、学校等单位进行公开征询意见,科学统筹,将原计划333天的工期压缩至95天。陈建平介绍,以华明路为代表的“同步施工”和“占道施工社区征询模式”,已面向全市推广。


【观点交流】

观察员

市民对道路开挖问题依然反应强烈

“关注到弱势群体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南都智媒中心民生治理观察员、深圳市人大代表黄翔在座谈会上表示,走访完的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曾经是她接送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因此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整治改造的前后变化非常明显,“整体下来,可以看到政府部门的细微管理,建议在全市推广。”黄翔表示,也将继续以人大代表和南都民生治理观察员的身份,持续关注道路占挖治理等民生话题,“对做得好的要点赞,做得不好的也会拍桌。”

NA02_NA02_0316.jpg(黄翔)

NA02_NA02_0317.jpg(杨勤)


“挖路施工,哪家都是硬碰硬的民生工程。但老百姓的感受是非常直观的。交通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南都智媒中心民生治理观察员、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点赞南都街坊口碑榜本期调研聚焦交通。他认为,深圳拥有300多万辆机动车,但在大量工程占道施工的同时,依然可以保持现有良好的道路通行,这其中离不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的统筹协调。市民对道路开挖问题依然反应强烈,杨勤建议交通局,从建设到管理,方方面面都要做到精细入微,更加反映老百姓诉求。“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部门回应】

将通过各种手段、请各方面监督

不断优化提升交通环境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岳雄表示,为提升道路路政管理工作水平,交通局从加强法规制度保障、加强项目统筹规划,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等五大方面,加大统筹力度,解决道路反复开挖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综合管线中长期规划;建立路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研究推进非现场监管手段的应用等手段,同时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加强监督,不断优化提升深圳道路交通环境。


【各方声音】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宝明:

南都街坊口碑榜线下深调研

积极参与城市治理、贴近民生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宝明表示,南都街坊口碑榜今年推出线下深调研活动,引入民生治理观察员和民生体验官,以第三方视角,观察并参与到深圳的城市治理当中,非常贴近民生。

一方面,关注民生,关注市民身边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通过报道无证施工、盗证开挖、无主工程等违法违规占挖行为,有效监督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使得占道挖掘工程更规范;通过现场体验活动,聆听弱势群体呼声,查找道路设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我们道路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另一方面,各方参与,推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深调研活动邀请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街坊市民对民生工程进行监督,是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先行先试。这对政府部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市交通运输局来说是一份鼓励和动力,同时也是鞭策和压力。

于宝明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市民群众的监督下,我们有信心通过全面深入推进路政管理工作,不断优化提升我市道路交通环境,一定能够加快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深圳特色、标准全国领先的现代化智慧型路政管理体系。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陶然:

从“解决掉”到“解决好”

更好探索城市精准化治理

“‘解决掉’和‘解决好’是不一样的,‘解决好’代表更高的要求。”陶然表示,调研团深调研第二站所去的百花片区曾经狭窄拥堵,改造后成为具有人情味的儿童友好街区。在改造期间,市交通运输局加强统筹管理,避免重复开挖,降低对周边师生、居民的影响,这就是美好生活的意味,也是城市治理精细化基层治理能力的展现。

陶然认为,老百姓口碑很多都跟“解决好”相关。陶然表示,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十分关心深圳挖路近况,审议了《深圳市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力度解决道路反复开挖落实整改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报告里提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已经完成2020年道路挖掘计划编制工作,共收集挖掘道路需求项目6082项,经统筹协调,纳入2020年度道路挖掘计划予以实施的项目共4698项。压缩率达22.8%,我们能看到交通局的统筹工作。“这是‘解决好’”。

过去半年里,南都紧密关注深圳的挖路现状,就占道挖掘等问题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合作开展了“星期四记路仪”,媒体监督也让路政执法更有震慑力。陶然表示,“星期四记路仪”栏目是媒体和政府在新的舆论环境下,合作探索精细化城市治理的典型创新样本,相信对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工作有新的启发。他希望通过此次调研,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作为重要统筹部门,可以持续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众、媒体保持有效沟通互动,大家合力推动建设深圳美好交通出行。


民生体验官

为民生问题发声让人有成就感

在调研走访中,南都民生体验官、深圳义工方飞艳表示,当参观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时感触很深,“如何平衡途中的交通情况和学习空间是难点,也是我们儿童和家长们真正的需求点。调整潮汐车道、缩小转弯半径、设彩色斑马线这些微小的措施,共同作用改善了片区拥堵的情况。”方飞艳表示,该街区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终于破茧成蝶完美绽放,呈现宜学、友好、人文、艺术的面貌,在路上行走时,眼里看到的皆是风景,“感谢这个项目给街区所带来的改变,给我们一步一景的美好感受,真正以孩子的视角,以人民为中心来做的工作。”

NA02_NA02_0373.jpg方飞艳

NA02_NA02_0372.jpg邢亚伟

南都民生体验官邢亚伟提到,他1997年来到深圳,一直坚持每天在深圳骑行40多公里,他发现如今深圳的道路上,很多地方开始增设自行车道。同时,通过走访百花儿童友好街区,深入调研关于占用挖掘道路施工的整治成果,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个专为儿童服务的民生项目成果,紧扣空间友好、安全出行、共建共享等内容,更好地守住保护儿童安全的底线。此外,邢亚伟表示参与此次调研,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没想到能这么近距离地和部门领导进行对话,还可以对民生实事实施效果进行点评,帮助群众发声,整个过程让我觉得很亲切,也让我有一种成就感。”


活动统筹:南都记者 陈荣梅 

报道统筹:南都记者 张艳丽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蔡宇晴 陈荣梅 深圳大件事智库研究员韦雯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 霍健斌

编辑: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第八届南都街坊口碑榜火热进行中
专题|树立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这样干
马上办城市治理智库
马上办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