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药栀子的抗老年痴呆候选新药、自主开发的新型超灵敏柔性触觉传感器……11月2日下午,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专题活动“IBT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
本活动由广东院士联合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罗锡文给“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十大创新成果”颁发证书。
十大创新成果发布
本届院士峰会着力提升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广东先后印发实施《关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基于此,本届院士峰会特别关注新药创制和转化医学、中医药创新发展,重点梳理了包括乳腺癌生态学说机制和免疫治疗研究成果(宋尔卫院士团队)、源于中药栀子的抗老年痴呆候选新药IMMJNU-018(姚新生院士团队)、非脱细胞基质类新型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个性化仿生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成果(王迎军院士团队)、肿瘤全生命周期诊疗应用平台(王红阳院士团队)等十大最具代表性创新成果在IBT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上进行发布,促进有明确产业化前景和产业化资源需求的成果、项目与投融资机构进行对接。
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致辞表示,东莞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布局重大基础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创新主体、集聚高端人才等措施,逐步构建起全链条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建设需要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欢迎院士专家团队把重大创新成果带到松山湖来,带到东莞来。
重大技术成果寻“婆家”
在重大创新成果发布后,宋尔卫院士、姚新生院士、王迎军院士、王红阳院士、苏薇薇教授、郭传飞教授、贝伟剑教授等院士专家团队代表现场进行项目路演,携重大创新技术成果寻找“婆家”。
老年痴呆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是医药领域的世界难题,栀子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源于中药栀子的抗老年痴呆候选新药IMMJNU-018”项目推介中,姚新生院士团队代表于洋博士表示,痴呆症是多因素复杂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中药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IMMJNU-018 是从传统中药栀子中提取精制的一类藏红花素类成分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已经明确其成分组成及药效物质基础。
本项目始于2007年,至今历时13年之久,项目由暨南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发,已申请国内和国际(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美国)专利13项,目前已完成药材来源、化学成分确证、药学研究、质量控制研究、药效学评价、药效机制研究、早期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
触觉传感器技术是中国面临的“卡脖子技术”之一,我国触觉传感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占比很低。在进行“超灵敏柔性触觉传感器”项目推介时,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团队代表张建明博士表示,国内触觉传感器行业痛点在于加工工艺门槛高、技术壁垒高、资金需求量大,柔性触觉传感器就是一大突破口。
项目自主开发基于新型超灵敏、快速响应和具有宽响应带宽的柔性触觉传感器,项目核心技术是超灵敏柔性电子皮肤、用于人体健康和运动监测的柔性传感器、智能织物等。通过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创新,结合新的传感机理,实现了传感器综合性能的大幅提升,其压力分辨率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可广泛用于智能机器人、航空压力测试、柔性健康监控和运动监测等。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通讯员 袁仕联
编辑:梁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