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罗家伦重要文献与讲座亮相深圳,民国轶事热度升温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1-04 20:41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11月4日,两批珍贵历史文献——司徒雷登、罗家伦信函密文随永乐首拍·中国艺术品大展亮相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经历了北京、杭州两城巡展与同期学术讨论活动,公众与学界对两批重要文献的关注持续升温。为了更深入地讲述司徒雷登与中美文化交流、罗家伦的家国情怀与外交活动、历史人物文献与公共史学等相关话题,并探讨这批文献的重要价值,在艺携手永乐文化于展览期间特别邀请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严泉,以“不能忘却的纪念:司徒雷登、罗家伦与20世纪中国”为主题举办学术讲座。

1604492554849.jpg

300余件文献涵盖司徒雷登个人生活各个领域

之江大学、燕京大学创始人司徒雷登的文献包含其一生最为重要时期的两本外交日记、带有证件照片的驻华护照;首次公开司徒雷登返美后,与李宗仁、张群、孙立人、汉学家费正清、美国媒体大亨卢斯等人的往来信件;司徒雷登与家人信件、照片,《母亲传记》(司徒雷登母亲为中国建立第二所女子学校);燕京大学的创建历史与建校意义,等等约300余件文献。涵盖司徒雷登个人生活、传教、教育、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外交家、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罗家伦,1947年出任国民政府驻印度大使,此批文献包含罗家伦在印度几乎全部公文、密函及部分私人信函,更包含自1941年至1951年国民政府驻印度公署、大使馆的机密公文。

两批文献均在学界引发巨大反响。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百年间,“中美”和“中印”之间的大国关系经历几多变迁,司徒雷登、罗家伦均属期间见证人,这两批文献则是揭示历史真相的钥匙。

除了司徒雷登、罗家伦重要文献,永乐首拍·中国艺术品大展还展出估价逾10亿元的150余件艺术品,包括赵无极最大单体作品《04.01.79》,曾梵志长宽皆4米生威巨《虎》,刘小东《战地写生——新十八罗汉像》,乾隆“特等第一“奇准神枪,康、雍、嘉、道御制玉玺及印章,张大千《花卉集锦册》,林风眠《江山万里》等精品力作,佐以陈酿茗茶和稀有珠宝博览一同举办。此次展览将展至11月8日。

1604492540480.jpg


“作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不能告别”

讲座邀请嘉宾严泉生于1973年,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近年来,严泉先后在美国、港台地区大学做访问学者,并兼任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师大—UBC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等。严泉特别指出,司徒雷登和罗家伦早年的经历往往反映出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真实情怀和抱负。换言之,两批文献有助于后人完整地把他们的人生脉络连接起来,从而突破简单的片面定位,获得对两位先生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此次深圳站讲座,严泉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司徒雷登与中美文化交流、罗家伦的家国情怀与外交活动、历史人物文献与公共史学等相关话题入手,将20世纪中国背景下传奇人生的精彩故事娓娓道来。

严泉表示,司徒雷登和罗家伦他们身上有两处共同点,一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做过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做过燕京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先后做过清华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的校长。也就是说他们作为教育家这样一个共同的经历。第二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从事过外交活动,也可以说是外交家这样一个角色。严泉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家的司徒雷登是不能告别的,为什么不能告别呢?因为他很多的教育理念,到我们今天,我们觉得仍然要学习,或者说我们学习的还不够。”

编辑:向丽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深文专题|用文化书写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生动注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