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治理实践|从破败到文旅特色,看这个城中村社区奇迹转型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1-05 21:55

未命名檔案.jpg


在深圳,如果说你想体验客家文化,找回记忆中已远去的那一抹乡愁。我想,大多数人会向你推荐“甘坑客家小镇”。但是,这个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的国家级文旅特色小镇,在10年之前,还不为人知。

要知道,那时的“甘坑客家小镇”还叫甘坑老村。因为地势低,河道泄洪能力差,每逢暴雨,老村必遭水浸。久而久之,老村里30多间客家老宅,也成了危房。2010年,甘坑社区党委决心作出改变。

10年间,甘坑利用本土客家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的社区治理之道。不仅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丰富,社区经济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800x450_5fa3fafc724b7.jpg



800x601_5fa3fafc7beb8.jpg





百年古村变身客家文化风情小镇

陈女士上个世纪90年代到的甘坑村。在她的记忆里,甘坑村交通闭塞,“即使是去布吉镇,也要倒好几趟车。”那时候,陈女士居住的地方,就在如今甘坑新村的下方——甘坑客家小镇里那一片古朴的客家民居里。那时候,那片民居里,有30多间房子已经成了危房。陈女士记得,每逢暴雨和台风,房屋都要遭遇水浸。“一到暴雨的时候,就搬家,赶紧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陈女士说,即便不是暴雨台风,只是小雨,老村的巷道里也是坑坑洼洼,十分难走。

因为老村环境恶劣,村里统筹修建了甘坑新村。边坡之下的老屋,则对外出租。“价格很低的,加上住的闲散人员多,经营废品收购站的多,老村的环境和治安就更加差了。”甘坑社区另一原居民说到。

这样的情况必须改变。若不整治,甘坑老村将成为社区治理中的顽疾,成为甘坑发展路上的禁锢。

甘坑社区工作站副站长魏阿妮介绍,2010年,甘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决定把整个老村的老房子按照当时的价格统租下来。“当时其实有两个想法。一是将地卖给开发商,获取一大笔资金,那时确实有不少人支持这种做法。另一个想法便是,能不能将这些承载乡土回忆的客家老建筑利用起来,加以改造,并且挖掘客家民俗,走一条‘文化+旅游’的路子。”魏阿妮介绍。

当时,社区和股份合作公司走访了国内一些类似的案例。很快,社区引入北大研究院编制了《甘坑客家小镇城市设计》及《深圳甘坑生态文化公园详细蓝图》。在区、街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甘坑人选择对老屋村进行修旧如旧的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并制定了保护和改造计划:以甘坑老村为重点,利用甘坑社区保存较好的客家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整合社区宅基地及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土地,通过综合整治、修旧如旧等方法,打造传承客家文化的风情小镇。

800x445_5fa3fafc8b66b.jpg


800x403_5fa3fafc940ef.jpg

充分挖掘客家文化 惠及社区每一个居民

如果说,2010年的那场决定,奠定了甘坑转型升级的基础。那么,2016年的那场签约,则让甘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6年的文博会,甘坑引来了华侨城这只“金凤凰”,双方签署了数百亿元的合作协议,欲围绕“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模式,建造集文化、生态、科技、旅游四位于一体,拥有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新兴产业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特色小镇6张国家级名片的特色小镇。

“原来那些破旧的危楼,现在成为了客家小镇里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特别是,这些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我们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打卡地。走在客家小镇里,总能看到穿着古装的小姐姐在拍照。”魏阿妮说。

这样的变化,也让在甘坑生活了30多年的陈女士倍感自豪。“在以前,我是怎么也想不到,我们甘坑也能成为旅游目的地。现在,看到外地游客来这里,别提有多自豪了。”陈女士说,自豪感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甘坑客家小镇“文化+生态”的旅游发展思路,给社区的面貌带来极大的改观。“你看现在社区多干净,秩序多好!晚上想散步,下个阶梯就到客家小镇了。”

在陈女士看来,除了社区面貌的变化,另一个更大的改变是精神层面带来的。

800x450_5fa3fafc3e32e.jpg


800x450_5fa3fafc6a0f9.jpg

魏阿妮介绍,与华侨城合作之后,甘坑更加注重本土传统客家文化的发掘以及客家衍生文化产品的开发。

以甘坑远近闻名的“客家凉帽”为例。

“客家凉帽”被列为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用竹子编织成的凉帽,工艺精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甘坑村作坊生产的凉帽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凉帽不再成为劳作时的必需品,也不再畅销。这些年,作为一种辨识度很高的特色民俗文化,凉帽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凉帽不再是一顶帽子,而是有了具体的化身——客家女孩“小凉帽”。2017年5月,小凉帽形象亮相文博会,登上央视《新闻联播》;2017年9月,首部中国本土文化“IP+VR”原创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在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斩获两项大奖。

甘坑虽然是一个客家人聚集的社区,但是,跟深圳大多数城中村社区一样,这里的外来人口依旧占多数。甘坑对于客家文化的发掘以及客家文化IP的改造,同样也惠及了这占多数的外来人口。

“我们社区每年都举办社区文化节,另外,我们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队伍,比如说客家凉帽舞蹈队,甘坑青年麒麟队,客家布娘美食队等,这些队伍中,大多是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真正地让全社区的居民都享受到甘坑‘文化+旅游’带来的福利。”魏阿妮说。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编辑:向丽宇,戴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龙岗社区治理深调研
龙岗社区治理深调研|记录超大型城市治理的龙岗实践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