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汶村古城:南明最后一个王朝
广东省台山市汶村镇汶村,看似普通的南方村落,却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曾经有南明唐王朱聿鐥的行宫。随着时间流逝,古城的许多故事逐渐被湮没在历史长河里。
几百年间,这里曾经经历过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戳视频↓↓
带你走进这座“失落的古城”
南迁、立村
始于宋朝 至今800多年
沿西部沿海高速行驶至汶村收费站出口,再沿汶海路东南方向行驶700多米,便来到汶村。汶村面积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0多人,旅外人口1万多人,与台山斗山六村、都斛镇莘村、斗山镇浮石村、都斛镇白石村被称为“三村二石”。
汶村分为北东、北西、北上、北下、花厅、南薰、西康、沙坦、北坑、文华10个自然村区,村里的石板路铺设的小巷把它们彼此分开,穿梭其中犹如进入迷宫,纵横交织,仿佛告诉人们,它并非一个普通的村落。
“汶村有800多年历史,历史可追溯到宋朝”,汶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陈浪泉告诉南都记者。相传宋乾道九年,宋朝进士谏议大夫陈辉(凤台)第四儿子陈恺,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汶村立村,从此开枝散叶,而后汶村又叠经战乱、复兴。目前,村中仍保留部分古巷道、古城墙、古牌坊、古祠堂等遗迹,等待人们去发现它的故事。
南明王行宫遗址非常不起眼。
残垣、断壁
古城墙遗迹所剩无几
南都记者从汶海路进入汶村,一个巨大的牌楼耸立在村口,匾额上写着“汶村东阳”四个大字。据历史资料记载,明末清初举人陈王道为抵御土贼,率族人用土筑起3米高城墙,外设“南薰”“北拱”“东阳”“西康”四门,东西、南北长各1000米左右,城墙外南、西、北面有3丈城壕围绕。
南都记者来到汶村东上村村边的古城墙遗址下,当年御敌城墙只剩下一堵残垣断壁。在南明唐王朱聿鐥把汶村古城作为都城期间,将军王兴奋力抗击清兵时,城墙被毁。
2010年,台山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队曾在汶村北东村发现了一个古窑遗址。据考证,这些古窑建于明朝,主要是用来烧制砖、碗、杯、缸、瓦等的,供村里人建房和日常生活使用。
汶村古城的城墙遗址
祠堂、庙会
大大小小十多间祠堂
走访期间,南都记者发现汶村有很多祠堂,陈氏祖祠、长房祖祠、四房祖祠、闻溪祖祠、文斐祖祠等大大小小十多间。最大的一间是纪念立村始祖陈恺的陈氏祖祠,一连三进,堂内梁栋木雕惊艳,有人物及麒麟、鹿等祥瑞动物,惟妙惟肖。
相传,陈恺39岁时南逃时停舟夜宿汶村三圣寺,梦见神灵让他停止前进,醒来后他发现这里正对笠帽山,周边是平原,紧靠海边,宜耕宜渔,于是定居下来。后来他的子孙在此地快速繁衍,迅速成为当地大村望族。
三圣坛梁上精美的木雕。
汶村内另一个颇有特色的古建筑是东门的三圣堂,村人称其为“大庙”,是汶村村民集会的地方。三圣堂内天井放置了一个大宝炉,两侧走廊悬挂大钟大鼓,墙上砌有石刻碑文,记载三圣堂历史,大多都保存完整。
历史上,汶村常遭天灾人祸,波及民生,村民寄托神灵庇护,于是抬起庙中“三圣”神像,在村内巡游,俗称“做福”。 后来,村民认为抬“三圣”神像巡游太过单调,于清朝顺治年间(1660年),加上象征活力的舞龙队伍跟随,从最开始只有一条龙,到后来发展成多条龙共舞,逐渐形成汶村庙会活动雏形。如今每逢庙会,汶村村民舞龙舞狮、飘色地色,演奏音乐,看社戏,写挥春,画年画,鼓乐争鸣,欢歌嘹亮,欢声笑语。汶村庙会2009年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汶村最出名的三圣堂就在南明王行宫旁边。
简陋、破败
行宫荒废 “御井”成鸡圈
南明唐王朱聿鐥的行宫位于三圣堂西侧,与王兴的将军府并排。与其他王不同,朱聿鐥的行宫没有金碧辉煌,也没有琼楼玉宇,只有前后两座简单的建筑,原来是汶村三房祠堂。行宫大门紧闭,不时有村里的来人在门前停下歇息,很难想象这曾经居住过一位王。陈浪泉表示,作为落难的王,能有一个地方“有瓦遮头”,就已经不错了。
南明唐王行宫不仅简陋,而且已经破落不堪。
在南明王行宫与寝宫之间,有一口特别的水井,是朱聿鐥的御用水井。然而,当南都记者跟随村民来到这口御用水井前,却发现这里已然成了村民的鸡圈,井口被木板和铁网盖住,满地鸡粪污物。村民表示,这口井的水当年只有朱聿鐥才能饮用。
南明王御用井处成了鸡舍。
据村里文史研究者介绍,朱聿鐥是南明皇裔,明朝灭亡后逃亡,后来被王兴找到,拥立为南明唐王,而王兴是绿林出身,明亡后起义占据台山、阳江、阳春、新会一带,被唐王朱律鐥封为左军大都督,挂虎贲将军牌。
据历史资料记载,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王兴率军占据汶村,朱聿鐥为唐王,改汶村城为“文安城“,招兵买马,坚持抗清。清平南王尚可喜多次派兵进攻,都被王兴打败。数年后,汶村再次被围半年,粮尽援绝,朱聿鐥自杀。王兴妻妾16人也先后自缢而死,而后王兴也放火自焚,至死不降。
屠村、尽诛
数百年的“斩头忌”
在台山的不少村落都会有其独特的风俗,而在汶村更有以“斩头”为名的忌日,全村为数百年前发生在汶村的惨剧定下的纪念日子。
“在许多历史资料里,王兴被描写为反清复明的民族英雄,但在我们汶村人的心中,王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村民陈喜泾介绍,当年王兴攻打汶村时遭到了举人陈王道组织的村民抵抗,双方对峙了较长一段时间。1655年6月17日夜间,王兴部队趁村民困倦的时候,从南城门下水渠偷偷进入,打开城门,才攻陷了汶村。次日,一名叫赵陆的人对王兴献计:“欲取汶村为老营,务须要陈姓尽诛。”
王兴接受了这个意见,以南明王朱聿鐥的名义贴出告示,假意劝导逃出去的汶村人。6月21日,王兴派遣100多人挨家挨户找出汶村人押回去。第二天将抓获的汶村男丁斩头,血流成河。
村民介绍,当年有一百余人逃出汶村,到附近的村落避难,获海宴颜氏、容氏救助。直至王兴被剿灭后,此前幸存逃生的汶村人才返回汶村。至此,汶村陈氏与海宴颜氏、容氏成为世交,每年农历六月十八至二十二称为“斩头忌”。
统筹:田霜月 潘劲松
采写:南都记者曾育军 罗忠明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谭伟山 陈辉
编辑:许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