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贝贝 “心脏支架大降价”的利空已经出尽?相关涉及个股的表现或许能说明问题。
11月9日下午收盘后,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记者留意到,部分旗下主营心脏支架大降价进入国家集采,导致股价大幅下滑的上市公司出现“回血”现象。其中蓝帆医疗在9日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收盘涨9.88%报23.03元,股价“收复失地”高于6日开盘价格。另外,心脉医疗(微创医疗子公司)和乐普医疗收盘也翻红,分别涨5.26%和0.78%。另外,港股微创医疗也涨1.18%。
南都记者留意到,除大盘“回暖”外,部分心脏支架“概念股”回暖,也与支架大降价后恐慌情绪已消化有关。据南都记者此前报道,即使厂家对相关支架产品“大出血式”降价,但因理论上相关产品销售费用已大幅下降等原因,实际上每个支架仍有一定利润。例如以乐普医疗为例,虽然其中标的心脏支架降价至645元/个,但去除销售费用后其成本理论上为414元(按照行业均价3000元出厂价计算),单只支架仍有231元的利润空间。
不过,即使有一定的稳定利润空间,但相关公司在财务上的表现仍存在较大幅度的下滑。
南都记者留意到,以蓝帆医疗旗下的吉威为例,该公司支架产品以469元/只中标。2019年吉威支架销售量达到36万条,营业收入8.24亿元;但在大降价后,理论上吉威的收入只剩4722.4万元,较2019年营收相比,下降94.29%。另外又以微创医疗为例,该公司火鸟支架中标价为590元/只,首年意向采购量247940支,理论上收入为1.46亿元,但与2019年该系列支架收入相比下降了84.34%。
针对相关企业心脏支架集采中标,券商投行也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渤海证券方面认为,心脏支架集采为国家层面针对高值医疗器械的首次集采,对后续器械集采的规则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短期来看,集采降价对企业利益有所冲击,但长期来看将加速红海竞争细分领域的产能优化及效率提升,缩短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创新型产品的市场推广周期”。
而瑞信方面则以微创医疗为例,认为该公司产品中标价格非常低,估计销售会有85%的影响,并预料收入因此会有28%影响,而纯利的影响预期会更大,因有关产品降价影响毛利率。因此,该投行对微创医疗提出“跑输大盘”的评级。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冠心病(PCI)手术量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100万例, 年增长速度10%至20%。以每台手术支架使用量约1.5枚计算,我国一年要用掉150万个心脏支架。
编辑: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