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特供专供商品将被清理!千元“专特供”茅台成本仅几十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0-11-09 18:58

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近期,部分电商平台出现以拼音缩写等“暗语”方式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销售、宣传商品问题,价格远高于实际价值,扰乱市场秩序,欺骗误导消费者。针对此类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组织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专项行动,将持续至2021年2月底。

南都此前报道,8月25日,由北京市公安局成立的专案组一举将17个跨多省区生产、灌装、销售所谓“专特供”白酒的犯罪团伙打掉,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6名,行政处罚违规出租房主14人,捣毁黑作坊、黑窝点34处,起获假冒多种虚构国家机关“专特供”的茅台、五粮液等成品白酒6600余瓶。

整治:严禁网售特供专供物品,有电商平台被约谈

2020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清理整治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2月底。

微信图片_20201109165810.png


此次专项行动重点针对在食品(酒类、饮料、保健食品)、瓷器、箱包等舆情热点、社会反映集中的商品中,以“RMDHT”(人民大会堂)、“ZXYJ”(政协用酒)、“QGRD”(全国人大)、“GYZY”(国宴专用)、“JD”(军队)等拼音缩写、汉字谐音等“暗语”方式在销售商品的包装、标签以及发布的信息、介绍中或商品广告中使用“特供”“专供”及类似内容的行为。

通知要求,将以下内容作为清理整治重点:一是含有“特供”“专供”中央和国家机关等类似内容的;二是利用与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地点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名称,以及利用国宴、国宾等内容宣传“特供”“专供”的;三是假借“特供”“专供”或“内部特供、专用”等类似名义推销商品或服务的;四是含有“特供”“专供”等类似内容的假冒伪劣商品,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伪造产地的商品。

通知提到,根据专项行动要求,对于监测排查后确属违法违规的,要立即责令删除商品信息或停止发布广告,并依照《电子商务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主体予以查处。各地要强化协同监管,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行政指导,并建立监管执法长效机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于9月29日约谈了相关电商平台企业,要求平台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全面排查清理相关违规信息,及时完善禁限售词库,严格落实商品准入和广告发布审核义务,切实履行平台责任。

案例:千元“专特供”茅台成本几十元,17个团伙被端,房东也被罚

南都此前报道,9月10日,“平安北京”发布通报称,今年4月,北京警方在工作中发现,位于朝阳区高碑店一处经营酒水的门店私下出售所谓国家机关“专特供”茅台酒。侦查得知,该门店销售的这些所谓“专特供”茅台酒多数来自丰台、房山等地的黑作坊。经过进一步工作,警方又陆续发现在大兴、通州、顺义等地也存在多个制售虚构“专特供”白酒的犯罪团伙。对此,北京市公安局成立由环食药旅总队等部门及朝阳、丰台、大兴、通州、房山等属地分局参与的专案组,全链条开展侦查打击。

 

微信图片_20201109165815.jpg


经过历时4个月的缜密侦查,专案组锁定了17个跨省市制售假酒的犯罪团伙,在掌握犯罪证据后,专案组决定收网。8月25日,专案组联合北京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会同贵州等省市公安机关,一举将上述17个跨多省区生产、灌装、销售所谓“专特供”白酒的犯罪团伙打掉,其中,负责加工制造包材团伙9个、负责灌装的团伙4个、负责销售的团伙4个,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6名,行政处罚违规出租房主14人,捣毁黑作坊、黑窝点34处,起获假冒多种虚构国家机关“专特供”的茅台、五粮液等成品白酒6600余瓶,外包装材料、标识70余万件(套),相关生产、灌装、印刷设备99台(件)。

通报称,此次查获的虚构“专特供”酒,基本采用的都是散装低端白酒,成本也就几十元,经中间商层层分销加价后,卖到消费者手里动辄每瓶上千元,利润高达数十倍,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次的全链条打击,抓获了从生产、灌装、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团伙多以亲戚、老乡为纽带,团伙内分工明确,团伙与团伙之间相互勾结。

此次行动中,专案组还掌握了一条大兴区易某梅(女,27岁)销售的虚构“专特供”茅台酒,多数来自贵州遵义市茅台镇的线索。经大量工作,专案组掌握了宇某碧(男,41岁)等人在贵州省遵义市负责生产,由易某梅在北京负责销售假冒专供茅台酒的犯罪事实。 

8月25日,在贵州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北京、贵州两地同步对该团伙涉案人员开展抓捕,先后将易某梅、宇某碧等人抓获,并在易某梅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暂住地查获假冒“专特供”茅台酒40余箱。

经查,犯罪嫌疑人宇某碧在贵州茅台镇经营一家小酒厂,因销售情况不佳,便从事起了生产各类虚构“专特供”茅台酒的生意,灌装的白酒均为自己酒厂生产的普通低端白酒,包装成“专特供”茅台酒后,通过物流批发给全国多个省市的下线销售人员;而易某梅作为其北京的下线,自2018年以来,销售假冒“专特供”茅台酒,累计销售金额100余万元。目前,宇某碧、易某梅等人已被大兴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采写:南都记者 诸未静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