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藏:成立首个大学生支教服务队,进驻林芝支教一年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11-10 21:27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过去20多年来,教育援藏一直是广东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开始,第八批援藏实施组团式教育援藏项目后,广东省先后派出干部和教师共699名进藏援教。目前,东莞有4位教师、5位东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正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支教,为圆藏区孩子的梦想而努力。

DSC_9714.JPG

东莞理工学院(左三位)和韶关学院(右三位)援藏支教大学生

父母前往林芝为支教孩子打气

11月3日上午,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团结小学一年(1)班上数学课,36名学生整齐地坐在教室,聆听薛先琨老师讲解如何看图列式。薛先琨是东莞理工学院2017级学生,今年8月中旬,她和其他4名同学从东莞来到数千里外的林芝,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据介绍,根据林芝市巴宜区教育(体育)局的需求,今年暑假,东莞理工学院组建了首支大学生援藏(林芝)支教志愿服务队,并面向全校同学进行招募。经过报名、审核、面试、体检等环节,钟筏童、李璐怡、薛先琨、刘赫宇、董天文4女1男5名同学成功入选。这是东莞理工学院第一批西藏林芝支教志愿服务队,也是广东省第12支“校地共建”大学生支教团。

微信图片_20201110105111.jpg

薛先琨在林芝巴宜区八一镇团结小学上课

“出生就在大西北的我,很清楚在贫困地区孩子的学习是多么的不容易。”薛先琨说她心中一直有一个希望参与支教的想法。“大学期间,曾有参加甘肃支教的机会自己没有把握住,这次能赴藏支教我立刻报名。”

薛先琨在巴宜区八一镇团结小学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和四年级一个班的英语。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她所教班级的平均分都在70分以上,比刚入校时提高了很多,这让她很有成就感,“这里的孩子特别单纯、淳朴,只要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就会觉得一切都值得。”薛先琨是家里的独生女,其父母国庆假期还特地从甘肃酒泉前往林芝为支教的女儿打气。

微信图片_20201110105118.jpg

薛先琨说:“希望这一年里我们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与当地的老师多多探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当地的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也能为以后赴藏支教的莞工人积累宝贵的经验。”

巴宜区50名校长及骨干教师来东莞跟岗学习

据东莞援藏干部、巴宜区教育局副局长魏益文介绍,目前“校地共建”平台逐渐完善,除了东莞理工学院,还有中山大学、韶关学院等高校的优秀学生加入援藏支教队伍,为巴宜区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

微信图片_20201110110330.jpg

援藏之前,魏益文是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教导处副主任,大学生们的奉献精神令他颇为感动,“他们才20岁出头,在家里也还只是一群孩子。如今来到西藏,很多事都要靠自己,实在不容易。”

魏益文介绍,眼下东莞共有4名教师、5名东莞理工学院的大学生正在林芝巴宜区支教。进藏之后他们援藏干部开始对全区教育进行走访调研。来巴宜区仅三个月,魏益文就走遍了巴宜区4镇3乡的全部中小学及幼儿园,凭借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出了援藏三年内的工作方向与目标。

800x600_5faa026d25059.jpg

引进广东的先进教学经验及做法,做好精细化教育教学管理,是教育援藏的重要一步。在魏益文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巴宜区的1所中学、8所小学、1所区直幼儿园,全部与东莞的学校实现结对。过去的一年里,东莞不少学校的名校长、骨干教师都走进过巴宜区,为中小学讲课、交流经验。去年12月底,巴宜区50名校长、教导处主任以及学校骨干教师,还曾前往东莞市的中小学,进行跟岗学习。

据了解,2016年开始,第八批援藏实施组团式教育援藏项目后,广东省先后派出干部和教师共699名进藏援教。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巴宜区工作组组长、巴宜区委常务副书记卢达明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教育“组团式”人才援藏工作,通过建设“东莞理工学院社会实践基地”,输送和培养更多专业紧缺人才,有力提升当地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巴宜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编辑:韩成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