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看展、云讲座、云拍卖……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线下艺术活动被搬上云端,数字化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11月10日下午,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在艺云发布《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研讨会,对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展开探讨。
在艺云创始人谢晓冬发布《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
此次发布的《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通过对在艺云的3000多家入驻机构进行抽样分析,细分行业相关数据,并结合行业总体趋势及线上发展模式,不仅对于2020年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飞速发展的这一现象级表现进行深度剖析,同时也预测艺术行业发展未来,进一步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该报告指出,画廊、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品拍卖行、文化公司、艺术中心、艺博会、艺术节、艺术协会、艺术院校、艺术媒体、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在校生等,是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群体。
海内外拍卖行如华辰、中贸圣佳、上海嘉禾、上海工美、宝瑞盈、苏州吴门、敬华、得佳趣、博美、日本上氏、搜挖会、横滨等充分利用限时拍、同步拍、直播拍等功能模式。
中华世纪坛、龙美术馆、上海玻璃博物馆、昊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西安美术馆、炎黄艺术馆、李可染画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知美术馆等各大美术馆基于展览、预约、票务、直播等功能打造自己的在线数字系统。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东京画廊、亚洲艺术中心、Hi小店、仁庐、天线画廊、狮語画廊、VANGUARD画廊、马凌画廊等画廊通过在线销售等功能实现线上与线下空间并行,成功拓展作品销售渠道。
众多艺术家还借助在艺云打造个性化数字空间,进行作品展示、商城、直播、资源存储管理、数据分析等。
同时,直播在艺术各行业的地位日益凸显,多种场景均适用。
报告也指出,文化艺术领域的数字化也面临着挑战。相比其他领域,艺术市场最近几年的数字化进程非常缓慢,艺术从业者们习惯于传统的线下经营方式,缺乏拥抱数字化浪潮的积极性。同时还存在缺乏数字化运营能力、缺乏数字化运营资质、无流量积累、用传统思维开展数字化业务等问题。
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西沐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教授
“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研讨会”现场
当天举办的“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研讨会”邀请嘉德投资高级经理马学东,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华辰拍卖董事长甘学军,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西沐,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师资博士后刘阳,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绘画修复与保护研究所主任邰武旗,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武洪滨,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助理教授郑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艺术学院双聘教授黄隽等多位行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艺术数字化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探讨。
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着眼,通过理论及实践对文化艺术产业数字化发表各自观点,并对该进程做出了预测与展望。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