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条地铁交汇+8个下沉广场!深圳岗厦北地下交通枢纽现雏形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1-11 23:09

800x534_5fabc7554ae2f.jpg



800x534_5fabc755ada5d.jpg



800x533_5fabc7557efd3.jpg



800x533_5fabc7561bc00.jpg



800x533_5fabc755e15ac.jpg

岗厦北枢纽。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南都讯 记者张艳丽 摄影记者赵炎雄 通讯员张才亮 谭勇 在深南大道和彩田路交会处,一座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地下交通枢纽正在加快建设,这就是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这座超级枢纽未来可实现四线换乘,建筑面积超过深圳机场在建卫星厅。近日,记者走访现场了解到,岗厦北枢纽主体结构初具雏形,地下三层车站基本成型,出入口等附属工程正在有序施工。枢纽还将配套建设8个下沉广场,建设上盖公园,打造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示范点和城市生态绿地名片。


地铁11号线和14号线在岗厦北可同台换乘

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位于福田区市民中心东侧,深南大道与彩田路交叉口,处于深圳市东西、南北发展轴的交汇点,汇聚地铁2号线、10号线、11号线、14号线,是以地铁换乘为主,常规公交接驳为辅,兼顾少量出租、社会车辆接驳的客运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深铁建设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部长周祖军告诉记者,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还配套建设常规公交场站、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靠站、自行车停车场以及枢纽地下空间等。枢纽工程为地下三层布局结构,总建设面积24.38万平方米,超过深圳机场在建卫星厅。

走进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内部,地下三层结构已经基本建成,除了已建成的地铁2号线,10号线站台设在地下三层,11号线和14号线站台设在地下二层,地下一层是站厅换乘层。周祖军告诉记者,“11号线和14号线可以实现同站台换乘,这也是不同地铁线路之间最便捷的换乘方式。”按照预测,未来岗厦北枢纽建成后,客流仅次于福田枢纽,将超过车公庙枢纽。


两侧将建8个下沉广场和一个上盖公园

目前,枢纽主体结构工程基本完成,出入口等枢纽附属结构正在有序施工。周祖军告诉记者,枢纽设有日常出入口12个,紧急疏散口48个,风井58个,采光天窗26个。“按照‘站城建设一体化’思路,在深南大道南北两侧采用8个下沉广场,建立地下空间与周边城市空间有机联系,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枢纽上盖公园,打造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示范点、城市生态绿地名片,今后将成为深圳国际化大都市一个网红打卡点。”

据介绍,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同步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沿着深南大道和彩田路地下延伸,与水晶岛、福田枢纽等周边地下空间互联互通,构建布局合理、换乘便捷的交通系统。为打造国际一流的大型枢纽,经过多轮方案比选评审,最终确定核心区采用东西长120米、南北宽96米大跨钢结构方案,为保证建筑效果,在枢纽核心区设计51.2米*48米中庭无柱大跨钢结构。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地下首次采用无柱大跨钢结构的建筑,施工难度远远超过一般标准车站。


新建彩田立交桥合龙,预计春节前通车

此前,为满足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2017年,对原彩田立交桥拆除并建设临时便桥供通行。如今,随着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深南彩田路还建桥也在加快建设。记者在现场看到,新建彩田立交桥已经顺利合龙,一座崭新的钢桥横跨深南大道,曲线拱形桥梁造型优美,桥梁外立面为波纹造型。施工单位中铁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南彩田立交还建桥全长246.324米,上跨深南大道主桥为72米,深南大道中间不设桥墩,可以提高深南大道通车效率和安全性;桥梁下部结构与岗厦北枢纽大跨结构共用,主梁采用波形钢腹板连续梁,钢混组合桥面板,具有工艺先进、重量轻等优点。

为保证合龙段顺利就位,深圳地铁和中铁二局根据合龙段长度、安装时的温度等数据,精准预制合龙段梁体,同时选择在温度最低的深夜安装。该负责人表示,“这座桥梁预计春节前正式通车,届时临时桥梁将被拆除,释放空间用于下沉广场建设。”

编辑:柴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