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债务也有传染性”,全球多边机制亟需改进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0-11-13 21:53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危机的当下,多边主义该何去何从?11月13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在财新峰会上表示,在全球各项联系、影响越来越深刻的背景下,全球多边机制出现诸多与全球化新形势不相适应之处,亟需改进。

周小川认为,在全球化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各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缺陷也出现了“传染性”。对于部分国家面临的债务高企困境,全球层面缺乏救助机制,应该以问题导向去求解,“从易到难,大胆探索,有所创新。”

timg.jpg

周小川。(图源:央广网)

1

债务“也有传染性

“坚持多边主义是基于全球化发展这一客观事实得出的必然结果。”不过,周小川同时指出,目前各国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传导暴露出一些缺陷。

周小川进一步解释,货币政策方面的缺陷是指缺乏合理的协调共识,不能把溢出的负面效应控制在有限范围,这会导致出现流动性问题。

“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一个全球性的解决的办法。”周小川举例道,危机期间,美联储和少数发达国家、地区做了货币互换,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资本异常波动。而出现此类问题需要救助时,各国普遍自身缺乏资金,即使有相关资源,首先救助也是自己本国内的对象。所以当低收入、高债务的国家需要稳定救助时,其他应该出面、出钱的国家就很可能相互推诿。

此外,尽管传统认为财政政策相对独立,彼此间没有太多的传染机制,“但现在看来也出现了传染性。”周小川说,全球各国财政有税收竞争,财政平衡困难越大,这种竞争越凸显,因此需要各国支出时也出现了推诿现象。例如,美国通过财政救助了雷曼兄弟,这一行为经过金融市场传导,随后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也相继需要通过财政救助其主要金融机构。

“有的国家财政健康,有的不健康,问题传染出去,大家都觉得要大举赤字,要把债务变高。” 周小川结合当下疫情现状分析,“传染病把问题从一国传到另一国,各国都要花成本防疫,这也导致债务普遍上升。”

2

全球层面缺乏救助机制

对于上述问题,周小川认为,应该以问题导向去求解,“从易到难,大胆探索,有所创新。”

周小川建议,在货币政策方面,首先要考虑货币政策溢出的影响,以及储备货币结构。对于异常性资本流动,要想办法建立初步机制加以协调,特别是建立全球性机制来协调流动性安排。

针对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重债国家在这次疫情问题中出现了缓债、债务重组等问题,周小川谈到,很多国家在国内救助时既可以用富裕财政资源,也可以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全球层面上并没有这种机制。

周小川进一步举例道,如果想要IMF成员国从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银,又会涉及到成员国是否有财政余地、能否通过议会批准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推诿甩锅现象,比如甩锅给中国,无端指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低收入国家造成了债务陷阱。还比如世界银行的某些高级领导高姿态出面呼吁“请客”,但自己不出钱,让别人出钱。周小川表示,这些议题都提示,多边机制亟需改进,既包括机构,也包括规则。


实习生李文隽 南都记者马嘉璐  发自北京

编辑:程姝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