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 南都小记者”正式“上岗”了!11月14日上午,由南都资深记者带队,“南都小记者”首次开展采访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西门采访见义勇为女学生张鑫。首次上前采访,“南都小记者”做好“功课”有备而来,采访结束后,还一起讨论了自己对“见义勇为”的见解。
“南都小记者采访平民英雄”是由广州市委政法委、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主办的、南方都市报承办、以“见义勇为”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南都教育联盟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的公益免费活动。11月28日,“南都小记者”还将再次跟随记者前往采访其他的“平民英雄”。
南都小记者围着“平民英雄”张鑫认真地做采访记录。南都记者 吴佳琳摄
采访“平民英雄”,“南都小记者”有备而来
本次“南都小记者”采访的“平民英雄”,是华南师范大学的一名女研究生张鑫。在今年1月,于华师西门外喝止恶徒而受伤,两颗牙齿被打碎。张鑫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广大的社会反响。
在小记者自我介绍之后,张鑫带着“南都小记者”来到了事发地点进行“现场还原”,小记者认真记录着张鑫所描述的每个细节。听完张鑫描述的事发经过,小记者黄天俊率先提问:“请问张鑫姐姐,在事发后你的家人和朋友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小记者吴思睿补充提问:“在上前制止歹徒时,有没有想过会发生什么?”
“虽然家人们都很赞赏自己见义勇为的行为,但是也觉得这样的举动太过危险,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应该在能够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去进行。”张鑫回忆,自己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想到自己有可能会被歹徒攻击,但是因为事发突然,几乎没有考虑的时间,所以就本能地上去制止了。
而小记者邵玺月在听完张鑫的讲述后,贴心地上前询问她身体恢复得如何,会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张鑫笑着表示,自己的身体没有大碍,日常学习生活也都在照常进行,谢谢小记者的关心。
南都小记者在采访张鑫。南都记者 吴佳琳摄
小记者们对见义勇为有了新看法
事先查阅过相关资料的小记者杨瑞俞连续提了三个问题。有别于其他小记者专注于见义勇为的事件本身去提问,杨瑞俞试图通过张鑫的学习和工作去了解她。她的提问,也让在场的所有人对张鑫本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活动当天,张鑫的同学也来到了现场,除了采访张鑫本人时,小记者李柏莹还采访了张鑫的同学。张鑫的同学们热情地回答了李柏莹的问题,而通过了解同学们眼中的张鑫,小记者们也多了一个新的写作角度。
“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情还会制止吗?如果再碰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呢?” 小记者胡艺馨向张鑫提问。张鑫说,再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先向周围人寻求帮助,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有时候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会使自己身陷险境,“歹徒都存在一种欺软怕硬的心理,如果你周围人都上去制止的话,他肯定也不敢随意施暴,从自身安全上也更有保障”。
活动的尾声,受访者张鑫和“南都小记者”们交流了自己对见义勇为的看法。“南都小记者”们纷纷表示,张鑫见义勇为的行为是非常勇敢、值得敬佩的,但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应该要在能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合法地见义勇为。
张鑫在回答南都小记者们的提问。南都记者 吴佳琳摄
实地采访生动有趣,小记者们意犹未尽
活动结束后,小记者黄天俊意犹未尽,还找到了张鑫追问了几个细节的问题,以充实自己的采访内容,同时也向张鑫表示了自己对张鑫见义勇为行为的敬佩和感谢。小记者邵玺月也表示,经过早前的培训,这次亲身实践的采访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她对叙事文写作有了更多不同的理解。
邵玺月的爸爸告诉南都记者,对于孩子们来说,平时只是家与学校两点一线,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这次的活动能够让孩子们通过记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个社会,而见义勇为的主题也能让他们意识到社会是充满正能量的,相信会在孩子们的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产生正面的影响”。
最后,“小记者”们会把当天的活动写成主题为“南都小记者采访见义勇为英雄”稿件,本次活动的优秀稿件将选登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上。11月28日,“南都小记者”将再次出动,参与到见义勇为英雄人物及家属的采访实践中。
南都小记者们在认真听回答与做笔录。南都记者 吴佳琳摄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郑纬浩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编辑: 游曼妮 实习生 麦晓婷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见义勇为征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