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珠海开讲:因引火烧灶的《林海雪原》,点亮了人生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珠海
原创2020-11-15 20:49

南都讯  因为一本被用来引火烧灶的《林海雪原》,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麦家的人生得以点亮,并让他走上阅读的道路,体会到的人生可能有的多样性。

     11月14日,“被文学点亮的人生——麦家、谢有顺谈文学与阅读”对话在珠海市金湾区图书馆上演。麦家通过讲述自己与珠海的缘分,以及阅读以及文学对他的人生带来的影响,讲述他的人生被文学点亮的历程。

800x534_5fb106152e24f.jpg

谈阅读

因《林海雪原》走上阅读道路

     “我对珠海的喜爱超过喜欢我自己。”麦家用一句略带俏皮的开场白打开了话匣子。这句话并非毫无来由。在麦家的经历中,珠海与文学是有缘的,在他的人生中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点亮”。

     “早在1987年,因为一次文学爱好者的活动就曾到过珠海,当时对整个城市的面貌眼前一亮,可以用震撼来形容。”麦家回忆,当时眼中的珠海无论是干净的街道、整齐行道树、一尘不染的海堤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这跟以往我所了解的其他城市都不一样,感觉不是从历史中产生,而是从期待、理想中成长出来,拥抱时代的产物。”麦家表示,30多年前与珠海这座城市的邂逅也“点亮”了他对城市的想象,打开了全新的世界。

     这样的体验也让麦家想起了与文学最初的美妙邂逅——一本被用来引火烧灶的《林海雪原》。尚在读初中的麦家偶然一次帮忙烧火的经历捡到了这本书,并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所吸引。他如获至宝,忘乎所以地阅读,乃至于父亲揪着耳朵才愿意出来吃饭。

     “书中的故事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知道了原来有一个地方是这样的生活,那自己家乡的差别是如此之大,还有着一群心怀信念理想的人,立刻就打开了我对走出乡村,看看外面生活的向往。”小说并不复杂的故事让麦家着了迷,书中的人物、地点等都曾被他来回抄写,甚至于后来全篇都抄写下来,沉浸其中。

800x534_5fb10615558e8.jpg

     此后数年,麦家从阅读者变成写作者。而这个过程中,麦家从未停止阅读。他说,阅读能唤醒自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文学对人生产生意义不在于写作,而在于阅读。”麦家屡次将写作描述为重压与苦役,却把阅读视为享受写作者费心提炼的“玫瑰精油”。在阅读中不仅能邂逅远方,还能经历更多别样人生,以达成自我认识。如果没有阅读作为点亮人生的第一盏灯,即便物质丰盛,缺乏自我审视,人在苦难面前就脆弱不堪。

     谢有顺则以加缪名言总结升华:“阅读不会使你活得更好,却会使你活得更多。”

800x534_5fb10614d46e8.jpg

谈文学

“文学缩小了现实世界,丰富了内心” 

     文学的亮光照亮了麦家的内心,把他引上了阅读的道路,在文学中开启一个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体会百态人生。“世界很大,但文学最大,文学可以帮助世界变小,在书本中经历更多的人生,从而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坚韧。”

    在麦家看来,文学是属于“人生”这门学科的专业,也指引着人的成长。文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唤醒对爱他人的情感,阅读教会人爱的力量。“阅读文学会让你多愁善感,能够感知这些具体的事物变化,小到掉落的叶子,枯萎的树木都可以引起情感变化。”他认为,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像锻炼体能,通过不断增长的阅读量提升我们爱的能力。

    “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唤醒,不是得到知识,很多时候人并不能给完全认识自己,而是通过阅读发现自己内心原有的东西。”对话嘉宾、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也表达了观点。

    谢有顺认为,文学实际上为生活提供了多元的可能性,告诉我们不要过于简单地看待世界,而可以尝试用更加宽广、多元地眼光来看待人生。

    在哲学和文学之间,不少人存在误区。麦家说,哲学阐明生活是什么,对幸福下判断与定义;文学则为生活提供可能性,使人面对更多选择。麦家提倡在阅读中认识复杂人性,谢有顺则将此总结为“以文学的眼光爱本不可能爱的人”,呼吁读者通过阅读对多元的人性报以尊重和理解,过一种“不求答案的人生”,对他人怀有同情悲悯。写作者传递着对庄严人性的尊重与爱,书籍带来丰富的善恶观与是非观,也使得世界变得更加柔软。

     有意思的是,对话中谈及文学艺术的独特性时,麦家与谢有顺各自引经据典,围绕“文学是发现还是创造”产生了精彩的交锋,读者们也得以在谢有顺的引入下窥见“麦芒”。

800x534_5fb106157cf1a.jpg

    麦家认为,文学创造的前提一定是对生活的发现,写作是对生活的还原。谢有顺补充道:“文学是再创造,是生活碎片的投影与重新组装。”

    经过一番切磋,两人一直认为,“文学中有穿越时空人群的亘古真理,通过阅读可以与作者对话交友,使人生从贫乏狭窄走向开阔,此种高贵的知己绝无仅有。”

谈创作

作品基本上“胡编乱造”

     麦家认为,生活是五花八门的,本身在大多数的时候并没有什么高度和深度。在写作中,作家往往是发现了生活的特点,而产生写作分享的冲动。实际上,生活也经常欺骗着我们,充斥着各种不真实。而文学里面的真实,则是基于对生活发现的一种还原,往往能经得起考验和揣摩。

    小说中创作出来的人物是否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这是经常被问到,也让麦家有点害怕被问到的问题。

     麦家表示,在他的作品中,基本上都是“胡编乱造”,没有原型可言,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去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这也是小说家的本领。麦家说,好的作品不能只具备匍匐在大地上“接地气”的要素,而是需要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和升华。完全贴近生活的、普遍的东西大多并不具备分享的价值。

800x534_5fb10615090f3.jpg

谈名著阅读

“硬啃”名著并无必要

     有读者提出,可否让麦家评论下其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麦家回应说,对于文艺创作作品来说,原作者并不比一般观众有着更大的评论权利。任何读者、观众都可以大胆使用自己任性的权利,最直观地妄加评论,不用忌惮对或错。评论得多了,自然也会收获成长。

     麦家认为,对于任何多文学作品,勉强自己硬啃读进去是没有必要的,这也失去了阅读的乐趣。即便是名著经典,当你捧着一本书读了十多分钟,也并不觉得吸引的时候,完全可以把它扔在一边,不用觉得可惜。而当你扔掉足够多的书之后,总会遇上一本不舍得扔的,为你打开生活中全新的体验感受。“就像是谈恋爱一样,多谈几个,总有一个适合的。”一席话引得满座哄堂大笑。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

编辑:李洁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