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平台发布报告:六成父母曾给孩子相亲 不到两成子女乐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0-11-17 13:57

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通讯员陈远枝  “皇帝不急太监急”完美地诠释了父母对子女婚恋的操心之意。11月17日,百合佳缘集团最新发布的婚恋观调查报告——《中国式相亲之父母篇》(下称《报告中》)显示,六成单身人士的父母曾给子女介绍过相亲对象,但仅有不到两成的子女希望父母介绍相亲对象。

据了解,该报告通过父母的角度立场,围绕着“中国式相亲”的话题,对“父母参与子女婚恋”的情况,包括“父母对子女婚恋的焦虑感”、“父母对子女的对象有着怎样的考量”?“父母是否应该为孩子介绍对象”、“父母参与子女婚姻是否属于逼婚”等等展开了问卷调查。 

不少父母认为25-30岁为最佳婚龄 只愿孩子早日成家

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婚恋思想下,大多父母都希望子女早日找到归宿,完成人生的重要事项。《报告》显示,25-30周岁是大多数父母认为是子女的最佳婚龄。“三十岁”是人生历程的重大关卡,其中四成单身人士的父母认为,子女的最佳婚龄在30周岁前;25岁的结婚年龄,也有不少父母认为是最佳的婚龄,尤其女方父母占比达到40%,略高于男方父母35%的比例。

WechatIMG280.jpeg

25-30周岁是大多数父母认为是子女的最佳婚龄。 通讯员供图

在崇尚自由恋爱的当下,也有不到一成的父母相对“佛系”,没有对子女的结婚年龄有过多想法,不想给予子女太多的压力。 

在传统文化里,孩子迟迟无法解决婚姻大事,会被父母视作一件自己未完成的事情,这种未完成感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调研数据中,关于子女单身这件事,42%的男生父母和25%的女生父母会感到焦虑。

WechatIMG281.jpeg

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立业是父母“催婚”的最大动力。 通讯员供图

数据发现,希望看到子女早日成家立业,是父母“催婚”的最大动力,超过三成的比例占据了首位。此外,子女对婚恋的主动性差,也让近三成的父母不得不在背后推他们一把。 

七成父母接受子女“姐弟恋” 仅3%子女完全认同父母标准 

子女的婚恋大事牵动着父母的神经,但他们对子女对象的条件考量中并不会“马虎”。《报告》显示,50%的男生父母与45%的女生父母,将“对方的性格”视为子女选择婚恋对象的首要条件;还有42%的男方父母和53%的女性父母更加看重对方的“上进心”。

除此之外,双方父母还会因子女的角色立场而产生较大的看重度差异,其中男方父母比较看重女方的年龄、爱好、婚史等情况;女方父母则更在乎男方的职业、学历、经济条件等。

WechatIMG282.jpeg

性格和上进心是父母考量子女婚恋对象的重要因素。    通讯员供图

除了上述的考量因素,传统婚恋观念里处于敏感地带的“姐弟恋”,曾给不少子女的婚恋缔造无形中的阻碍,随着时代婚恋形势不同,也带来了新的变化契机。《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能够接受子女“姐弟恋”;转变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完成,也有近三成的父母对子女进行姐弟恋坚决说“不”。

WechatIMG283.jpeg

超七成父母能接受子女姐弟恋。   通讯员供图

不过,父母所认重的婚恋条件,并不能完全代表着子女对伴侣的择偶标准。其中,24%的子女对父母的考量条件完全不认可,认为存在巨大的认知差异,仅有3%的子女是完全跟父母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婚恋的选择标准上,部分子女与父母还是心有灵犀的,45%的子女择偶标准与父母的要求基本相近。

WechatIMG284.jpeg

仅3%子女完全认同父母对婚恋对象的要求。  通讯员供图

六成父母为孩子介绍相亲 不到两成子女乐意接受

父母对子女婚恋普遍操心,甚至不得已亲自下场参与子女的婚恋事项。《报告》显示,六成单身人士的父母表示曾给子女介绍过相亲对象,其中男生父母介绍过的占比64%,高于女生父母的56%。在目前“男多女少”的婚恋现状,男方父母显然要比女方更加着急。

WechatIMG285.jpeg

六成父母曾给单身子女介绍过相亲对象。  通讯员供图

在子女心中,父母参与到自己的婚恋,这并不见得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调查数据中,希望父母给自己介绍相亲对象仅不到两成的比例,道出了儿女们的心声。

由于不少子女对父母参与到自己的婚恋持有不同的看法,双方在婚恋认知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进而导致了“逼婚”的说法。《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父母认为,为自己子女的婚恋操心是本分,并不认为这是“逼婚”行为。

在获取相亲的途径中,父母更加依赖熟人间的资源互通。调研数据显示,熟人社交是父母最重要的相亲信息来源,其中61%的途径是通过同事、同学的聊天当中所了解信息;还有43%的途径则是打亲朋好友的注意;还有社区、居委会也是不少父母的选择。

WechatIMG288.jpeg

熟人社交是父母最重要的相亲信息来源。  通讯员供图

当一位毫无血缘关系的新成员融入到家庭,其中的相处之道是困扰所有人的难题,为此有不少父母为了孩子愿意做出让步。《报告》显示,近六成的父母明确表示,不愿打扰子女的婚后生活,不与他们住在一起。

角色换位思考,强调理解与包容

百合情感研究院情感咨询师周佳分析介绍,由于中国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边界感,父母往往会以自己是为子女好的角度出发,从而对子女形成了所谓传统价值观形式的约束,“因此子女会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想法没有被完全尊重,从而更加强调自我个性和想法的表达,导致和父母想法产生更多的不一致性。”

周佳建议,子女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在寻求自我精神独立的同时,努力达到自我经济独立,学会理解父母做所有事情的初衷,和父母之间以平等、互助、互相给予空间感的思维方式来相处。

 

 

编辑:叶孜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