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余件精彩作品回溯中国素描艺术百余年发展历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0-11-19 15:42

11月19日,“中国素描——现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邀请展”(第一回)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这是2020年末的“宝藏”展览,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家悉数登场,280余件精彩的素描作品,系统地回溯了中国素描艺术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表示,展览定名为“中国素描”,意在探索中国艺术家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把外来文化化为己有。中国素描并非中国人画的素描,而是在素描当中呈现一种中国的精神。

YGC_5802.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5803.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5807.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览按照中国现当代素描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分为中西一冶、关怀现实、兼收并蓄、民族意韵、多元共存五个单元,系统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素描艺术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集中展示了每个阶段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素描精品,多数作品属首次展出。

南都记者在展厅现场发现,在此次参展的120余为现当代艺术家当中,既有徐悲鸿、潘玉良、刘海粟、常书鸿、蒋兆和、吴作人、艾中信、吴冠中、石鲁、黄胄、顾生岳、方增先、刘文西、周思聪等已故美术大家,又有戴泽、詹建俊、靳尚谊、罗中立、艾轩等当代著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代表了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各时期素描艺术的丰硕成果。而这些或谨严或粗放,极具个性的素描创作,道出了大师创作的秘密,也记录着他们思想的辙痕。

YGC_5830.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5822.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5923.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谈到展览对艺术家和作品的遴选,刘万鸣告诉南都记者:“我们在各个时期选取了一些代表。比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选取的是徐悲鸿、刘海粟、潘玉良、李铁夫等非常有代表性的大家,他们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艺术家浓郁的家国情怀。在延安时期,艺术家们直接面向生活,他们的素描作品真实地表达了艺术和人民、和社会的关系。我看了石鲁先生、古元先生、武石先生的作品,确确实实从笔触当中感受到他们和老百姓之间的动人关联。再后来的作品则体现出多元化的、兼容并蓄的特点。”

在刘万鸣看来,素描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中国的线描也是素描的一种。他谈及中西方素描的不同:“中国的线描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环境的限制,西方的素描受到时间、环境、光线的限制。比如徐悲鸿的素描,它里边有西方的科学性,也有东方的思想性。人们评判西方的绘画崇尚科学,中国的绘画崇尚哲学。徐悲鸿先生是中西兼容的,在他的素描当中,既有科学的体面光,同时又有中国绘画的、哲思的、根本生命的呈现。”

YGC_6123.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6128.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经典美术展览系列推出的又一精品展览。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纪念馆、中国美术馆、安徽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等文博机构的大力支持。据悉,展览还将在展期内邀请相关研究领域专家,举办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展期至2021年1月30日

(本文图片由国家博物馆提供)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