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泡泡玛特”)于昨日(11月19日)寻求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最快于本周末发布通过聆讯后的招股说明书,拟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泡泡玛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资规模预计为2亿到3亿美元,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图源:泡泡玛特招股书
三年利润涨289倍 泡泡玛特逆袭上市
此前,在今年的6月1日儿童节,泡泡玛特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据了解,泡泡玛特此次是二度冲击资本市场,泡泡玛特曾于2017年1月26日在新三板挂牌。事实上,从2014年至2016年,泡泡玛特曾连续3年亏损,最终在去年4月从新三板摘牌。退市完成前,泡泡玛特市值为20亿元人民币。
据招股书显示,泡泡玛特近几年业绩飞速增长,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分别实现营收1.58亿元、5.14亿元、16.83亿元,2018年、2019年的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25.4%、227.2%。同时,2017年至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6.9万元、9952.1万元、4.5亿元,三年时间利润暴涨289倍。
11月17日,泡泡玛特刚刚度过自己的10周岁生日。在今年的“双11”购物节中,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的总销售额为1.42亿元,在天猫大玩具行业排在第一,并成为天猫大玩具行业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双11亿元俱乐部的品牌旗舰店。
打造网红IP 泡泡玛特主打年轻人市场
而据招股书数据显示,目前泡泡玛特共运营有85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2个独家IP及51个非独家IP。泡泡玛特强调,IP是公司的业务核心。与此同时,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强调最多的一个词汇也是IP,可见,IP在泡泡玛特的运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提到泡泡玛特的自有IP,也许大部分人都比较茫然,但这个小娃娃,肯定很多人都见过。湖蓝色的大眼睛,微微嘟起的嘴唇,外翻的短发,翘起的双手,正是泡泡玛特的招牌形象Molly。
“Molly“这一IP,出自香港设计师Kenny Wong(王明信),2016年正式签约泡泡玛特。2019年,Molly这一IP的潮流玩具产品产生的收入为4.56亿元,占2019年总收入的27.1%,吸金能力出众。众多的年轻人也表示,Molly就是他们第一个入坑的盲盒。
线上线下渠道不断完善 潮玩市场竞争激烈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玛特线上渠道的收入占比分别为9.4%、20.0%和32.0%;相比之下,零售店的重要性逐年下降,三年的占比分别为63.9%、48.3%和43.9%。而在所有线上渠道中,天猫旗舰店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去年,天猫旗舰店产生的收入为2.51亿元。
随着泡泡玛特的线上线下渠道不断的完善和增加,小娃娃形象也越来越深入年轻人的内心。泡泡玛特主打年轻人的市场,盲盒中的未知性也大大刺激了消费,越来越多人入“盲盒坑“,与此同时,泡泡玛特的营收也随之而迅速上涨。
不过,正如泡泡玛特在招股书“风险因素”一栏中提到的一样,”潮玩市场的竞争正在变得愈发激烈”。盲盒销售的门槛并不高,众多企业已经纷纷入局,重度依赖明星IP的泡泡玛特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图源:POP MART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由亏转盈逆袭上市,赴港IPO只是个开始。借助潮玩市场的东风,让我们拭目以待泡泡玛特究竟能走多远。
作者:南都全媒体研究员 秦瑜娜
编辑:秦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