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记者贺达源 实习生施展
11月14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表《2019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全国百强医院最新名单中广州有9家上榜,深圳上榜0家。深圳在短短40年间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在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留下了不少欠账。缺少顶尖医院更是深圳长久以来的痛处,很多有重大疾病的深圳人都会舍近求远去广州治疗。
连续11年剃光头
近年来,国内各种最佳医院排行榜层出不穷,为患者求医带来了一定便利。这些榜单是怎么评选出来的?一般来说,第三方机构很难拿到医院内部的运营数据,因此大部分机构会采用医疗专业人士同行评议的办法进行数据搜集。各种第三方的排行榜中,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榜单历史最为悠久,在同行中认可度也较高。深圳自2009年有该排行榜以来,连续11年无一家医院上榜。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这种定性排名的科学程度提出了疑问。国家卫健委2019年进行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四个维度共26个考核指标定量分析。2020年6月发布的首次考核结果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考核得分进入全国综合医院前100,分别位列全国第55名、第61名,全省第6、第7名。这一结果令不少深圳医疗界人士颇为振奋。
仔细分析国家卫健委的指标会发现,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得分排名也无法和医院综合实力划等号,更像是国家对公立医院的一次开卷考试。此次考核重点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程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比如在对占权重40%的医疗质量考核中,设置了“门诊患者按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后至进入诊室前的平均等待时间”这一具体指标。另外,大量指标由医院自行填报,如何确保数据客观性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任何排名都有其局限性。专科医院与综合性医院、不同专科医院之间也很难进行比较,正如无法把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进行排名一样。相比排名本身,其背后折射的问题更值得关注。其实不仅是顶尖医院,深圳三甲医院数量和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也远远小于北上广和不少二线城市。
为何深圳无顶尖医院?
不管是专科医院还是综合性医院,对于患者来说,能治好疑难杂症的医院就是顶尖医院。为什么深圳缺少这样的顶尖医院?
一大原因是深圳太年轻,而医院发展是需要逐步积淀的。复旦版2019年度百强医院中,有66所是在1949年及之前建院的,1949年之后建院的只有34家,1978年之后建院的,更是只有7家。对于1979年才建市的深圳来说,医疗水平的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积淀。
另外医学院支撑不足也是深圳的一大短板。复旦版2019年度十强医院中,除了2家军队系统医院外,其余8家都是国内高校或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是典型的“产学研”结合非常紧密的行业,特别讲究文化和传承。“即使深圳工资高30%左右,也更愿意留在广州,在学校附属医院工作。而且深圳房价也很高。”这是广州各大医学院不少毕业生的想法。
留在广州的各种资源,是年轻医师进步的重要推力。顶尖医院就是医学界的黄埔军校。疫情期间,医学界“四大天团”会师武汉的自豪感和公众对他们的崇敬感,也体现了顶尖医院的强大文化影响力,这是一般医院无法拥有的。而且对于越老越吃香的医生职业来说,刚毕业时广深之间的工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国内顶尖高校或医学院一般都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从榜单上也可以看出,前百强医院中不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只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9名)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62名)。
第三是深圳医院自身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深圳一位大型三甲医院负责人透露,多年前广州不少医院就对科主任实行了绩效考核,做不好的科主任就要被调离管理岗位,而深圳大部分医院科主任还很难做到能上又能下。《深圳市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主要措施中也特别提到,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医院管理能力。
2025年要有3家全国百强
为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财大气粗的深圳可谓大手笔投入。2019年深圳卫生健康支出达到335.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2%,人均卫生健康支出2497元,位列17座万亿GDP城市首位。
另外,深圳官方于2014年推出以“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为重点的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目标是到2020年共投资1000亿元建设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截止目前,深圳累计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了共253个名医团队来深圳或为深圳工作。深圳市卫健委巡视员孙美华接受深圳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引进的专家,可以说是我们为本地医护人员请来的家教老师,他们定期来深圳开展工作,指导深圳医护人员。同时,我们也要求深圳引进团队依托科室的核心人员,必须定期去到对方知名医院进修培训,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
深圳医疗的另一大问题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原特区外医疗资源非常匮乏。三名工程的另一项举措就是直接与国内知名医学院校和知名医院合作办医,这些合作医院大多位于原特区外。目前已建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等医院。
不过,部分医院“三名工程”被指徒有虚名,很多引进团队难以按计划到岗工作,实际效用并不大。2018年深圳审计局审计发现,深圳市市人民医院“三名工程”管理不够规范,运行绩效有所下降。2015至2017年间,由于“三名工程”团队带头人及成员大多为原单位院长或科主任,引进的22个团队普遍存在带头人来深工作时间不足的情况,平均到岗率48.72%。另一方面由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科室医疗服务工作量大,绩效分配制度不合理,派出学习人员积极性不高,有6个科室未在“三名工程”引进团队所在医院或学科学习,占比27.27%。另外,北大深圳医院在最近一篇关于“三名工程”的微信推文标题中,直接将“三名工程”错写成了“三明工程”。
问题出现后,深圳市卫健委在2020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中提出,将修订“三名工程”政策,开展首批高层次医学团队依托科室合作期满考核验收。上述工作要点还提出,在高水平医院建设上再上台阶。而《深圳市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 年)》则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争取2025年全市有3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
五年后,深圳人看大病可以不用再折腾去广州了吗?
编辑:卢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