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渐成主渠道!这种进口药新适应症首张处方已由医联开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0-11-20 21:38

南都讯 记者马建忠 多种因素作用之下,我国药品的消费渠道正在发生变化。在日前召开的2020中国药品交易年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公开预测指,电商将成为药品消费主渠道。

8.pic.jpg

而这种变化,不仅是受疫情的影响,更有消费习惯改变的因素。据林建宁透露,2019年,全国药品零售线上销售额为1002亿元,比上年增加341亿元,增长率高达51.6%。而在线下渠道,2019年药品零售线下销售额为4072亿元,比上年增加153亿元,增长率仅3.9%。

另外,依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最新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整个药品市场预计增长2%,其中医院药品市场预计增加1%,而包括线上渠道在内的药品零售市场则将有望增长3%。

9.pic.jpg

事实上,不仅是预测数据在“偏向”线上,一项“嗅觉”敏感的跨国药企也已在加速布局线上。跨国药企拜耳日前就将拜瑞妥获批用于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或外周动脉疾病(PAD)的首个处方,放在了线上。11月13日,几乎同一时间,拜瑞妥用于CAD和PAD的两张电子处方在医联开出。后者截至目前已拥有超80万名注册医生,5万余名签约医生,且已构建起从患者筛查、复诊续方、送药上门、保险支付到院外健康管理的闭环。


123456.png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8月3日,拜耳宣布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拜瑞妥与阿司匹林联合给药,用于CAD或PAD患者,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

这一新适应症的获批,令拜瑞妥成为了中国目前唯一一个可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存在缺血事件高风险的CAD或PAD患者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药。

对于此次拜瑞妥新适应症上市首选线上渠道,分析普遍认为与新冠疫情后,互联网+医疗经历了一轮广泛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普及相关。在疫情期间,公众尤其是慢病患者已逐步接受了更便捷、高效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而线上渠道快于线下渠道开出首个处方,也再一次证明了互联网+医疗在打破时间、区域限制,提升药品及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的优势所在。

当然,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也是各方看好线上渠道的关键因素所在。

据悉,就在本月上旬,国家药监局已发《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依照征求意见稿的药企,药品网络销售者应当是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药品经营企业。在此界定下,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方调剂审核,对已使用的处方进行电子标记。而这一表述,已被业内外普遍认为,将对医药在线业务带来利好。

因为,这一管理颁发一旦施行,即意味着,药品相关经营企业以及第三方平台在网售处方药时,只要确保电子处方系真实有效,且经过审核,就可对患者通过互联网形式出售处方药。

编辑:马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