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化肥使用致微量元素含量低,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11-21 19:55

南都讯 见习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曾献尼 龚慧枫 郭小娜  11月20-22日,广东省土壤学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和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土壤科学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土壤学会2020 学术研讨会”。

微信图片_20201121144547.jpg

众多专家齐聚一堂,从更深层次、更高的角度提出新时代中国土壤学方案。有专家就指出,自然环境要素影响土壤-植物系统的元素组成,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其中,微生物在“土壤-植物-人体”耦合系统中的循环与转化是需要特别关注。

土壤保护是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承办,会议设有高峰论坛和分论坛。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等74个单位的300多名各界人士参加了会议。

“土壤是支撑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保障国家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实践生态文明理念的最重要的载体。”在致辞中,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长李芳柏指出,当前我国区域性土壤退化与污染问题突出,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问题凸显,土壤资源绿色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

微信图片_20201121144558.jpg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长程萍也提到土壤问题。她表示,我国拥有一大批土壤学专家和学者,大家以锲而不舍、格物致知的精神,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致力于攻克制约我国绿色发展的土壤学难题,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机理、从技术研发到田间推广、从局部示范到区域治理、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场,都取得了一大批学术成果和惠及民生的社会效益。本次会议就是要系统总结经验、交流思想、检讨得失,从更深层次、更高的角度提出新时代中国土壤学方案。

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周舟宇也表示,土壤科学在湾区的绿色发展道路上担负着重要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协同发展过程中,如何针对性实施湾区的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生态发展区的土壤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

面向人民健康,需要发展健康农业

会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在内的15位国内土壤学领域知名专家在“土壤科学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做了学术演讲,涉及土壤健康与人群健康关系、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发展战略与展望、污染物环境行为与风险效应、土壤-微生物界面反应、土壤有机质、土壤团聚体、土壤酸化、肥料创制与利用等多个土壤学领域的重大主题。

在《从土壤健康到人群健康》的报告中,朱永官提到,自然环境要素影响土壤-植物系统的元素组成,进而影响人体健康。比如,通过对全球尺度的研究表明,每天摄入300克大米的话,75%的大米达不到人均70%的硒需求量。事实上,如今现代作物品种含硒量普遍下降,这是因为过量化肥使用导致微量元素含量降低。

人类活动影响食物的元素组成,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食物质量要素的变化,有些变化尚未认知。”他表示,土壤中本身存在着人类潜在致病菌;有机肥使用和中水灌溉可以将人类病原菌引入土壤,并滞留数周乃至数月。为此,面向人民健康,需要发展健康农业,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安全到健康,追求粮食和环境安全并重。其中,微生物在“土壤-植物-人体”耦合系统中的循环与转化是需要特别关注。

记者还了解到,本次会议还举行了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二届科技奖及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的颁奖仪式,表彰了一批在土壤学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此外,在“土壤污染防控与产地环境安全”、“资源高效利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青年学者论坛暨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五届青年学者论坛”、“研究生论坛”等4个分论坛,数十位专家学者、青年学生汇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孙小鹏

编辑:董晓妍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