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长等行业大咖谈教育的核心,分享未来深圳教育发展趋势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1-22 19:15

17_副本.jpg


19.jpg

第三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深圳站。

18.jpg

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根平在题为《办适合孩子发展的创新教育——展示学校教育模式更多的可能性》的主旨演讲汇中提到,教师有没有教育热情、有没有对教育的爱才是根本。

南都讯 记者朱倩 在11月21日举办的第三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深圳站,来自教育主管部门、名校校长、家庭教育指导师、留学移民专家等多行业多领域大咖,分享了教育经验、解读教育政策、探索教育未来发展,以独特的视角共话教育新未来。

针对网上热议清北毕业生云集深圳基础教育,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根平在题为《办适合孩子发展的创新教育——展示学校教育模式更多的可能性》的主旨演讲汇中提到,教师有没有教育热情、有没有对教育的爱才是根本。


教育的核心是“课程”

第三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深圳站共设3个嘉宾演讲论坛,主论坛以“教育点燃孩子未来”为主题,分论坛主题分别为“K12教育升学规划”和“培养未来精英”。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根平在题为《办适合孩子发展的创新教育——展示学校教育模式更多的可能性》的主旨演讲汇中,分享了对创新和创新教育的理解,以及南山区近年来探索创新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疫情考验人类之后,我发现两种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是适应能力,另一种是创新能力。”他说,2020年出生的孩子,到2060年是40岁。如果2060年人类的寿命将达到100岁以上,40岁对于一个100岁或120岁的人类来讲,属于刚刚走向社会处于工作的阶段。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如今的教育模式又该如何为2060年进行准备,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的深入思考。

刘根平认为,教育的核心是“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就没有好的教育。南山区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提出“质疑探究,独立学习、合作分享、教师引领”16字原则。他说,创新的本质是质疑和探究,“如果不敢质疑,没有批判思维,不可能有创新。所以我们把质疑探究放在了第一条原则,课堂上鼓励质疑探究,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质疑书本。”

同时,强调独立学习。“学生一定要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们在学生学习方法和生涯规划等各个方面明确告诉他们,学习是你的事,你必须自主地独立地去学习。”此外还要学会合作和分享,这是现代创新的最大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永葆热情的教师必不可少。针对网上热议清北学生云集到基础教育,刘根平的看法是,教师有没有教育热情、有没有对教育的爱才是根本。


打造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高地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深圳如何先试先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在《现代性与全球性视野中的教育国际化》为主题的演讲中,分享了未来深圳教育发展趋势。

在高等教育领域,支持深圳高校或企业与港澳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展学位认证、研究生培养,构建一个学分互认、课程互修、文凭互授的合作机制。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教职培训基地。

同时,对于备受各界关注的基础教育领域,保障符合条件的港澳子弟在深入学,支持港澳教职在深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推动中小学、幼儿园与港澳缔结姊妹学校。

打造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高地,是未来深圳教育的重要任务。支持世界知名的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在深圳举办学校、学院或专业,汇集资源。积极推动国际教育组织落户深圳,支持在深举办各类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和高端教育论坛。在扩大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方面,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一批海外的教师培训基地,实施留学深圳计划;建设面向全球的一流的国际留学中心,增强深圳教育对于各国人才的吸引力。

在深圳打造一批高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多元融合学校,开发适合国际学生学习的汉语课程和深圳城市读本。支持举办国际化特色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创建优质、特色、高端的国际教育特色学校和课程。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探索个性化、多样化课程。

潘希武特别指出,努力推进深圳教育品牌“走出去”行动。支持深圳在重点企业派驻员工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设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实施“校企抱团出海”计划,组建深圳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在海外地区布局设立若干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全球配置网络体系。

编辑:柴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