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余件国博馆藏文物,带你看遍“镜里千秋”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0-11-24 15:38

11月24日,“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展览从数以千计的国博馆藏铜镜及相关文物中精选出260余件(套)展品,分为“鉴于止水”、“清质昭明”、“湅治铜华”、“清光宜远”、“玉台影见”、“刻镂文章”、“莹质良工”七个单元,通过历史脉络和专题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辅以动画、多媒体互动等新技术手段,系统呈现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贸易流通和铭文装饰,生动再现中国古代铜冶铸技术的非凡成就。

YGC_6533.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6543.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6549.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6575.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在“清质昭明”单元,观众可一睹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铜镜的历史。其中,一枚西汉的“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1951—195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伍家岭,极为珍罕。

此镜镜背鎏金,圆钮,柿蒂纹钮座,间饰兽首纹。镜背纹饰由一周双线弦纹分为内外两区。方框外饰博局纹中的T形纹,间饰羽人、玄武、朱雀、瑞兽等。外区间饰朱雀、青龙、独角兽等瑞兽,有些瑞兽的头部已经延伸到内区。内外区瑞兽纹间饰云气纹。近缘饰短斜线纹一周。镜缘铸有五十二字铭文带一周,铭文表达了人民希望国家安宁,子孙昌盛的愿望。

西汉“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jpg

西汉“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

另有一枚唐代的瑞兽葡萄纹铜镜,是盛唐典型样式。镜背由葡萄纹和珍奇异兽装饰。此件铜镜镜背为伏兽钮,主装饰带由连珠纹圈带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饰两组姿态不一的狮形瑞兽、尖喙长颈神禽和开屏孔雀,隙间配饰葡萄枝叶蔓实、飞蝶等。外区为飞鸟、蜂蝶、蜻蜓及葡萄蔓实相间环绕,外缘饰卷草纹一周,观之生动华美。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包容并蓄的开放时代。外来文化汇入到中华文明中并使其更加勃兴,瑞兽葡萄纹铜镜是吸收异域文化元素的典型物证。

唐代瑞兽孔雀葡萄纹铜镜.jpg

唐代瑞兽孔雀葡萄纹铜镜

在“湅治铜华”单元,观众可详细了解铜镜的制作与流通。据悉,铜镜制作包括合金熔炼、镜范铸造、镜面处理等流程。

从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到西周晚期,铜镜的铜、锡、铅含量多不稳定,且含锡量呈升高趋势;从战国至唐五代,铜镜基本上是含铅的高锡青铜;宋至明清时期,铜镜含锡量明显降低,含铅、锌和铜的比例明显升高。铜镜使用背范和面范扣合进行浇铸,其中泥质范通常只能使用一次,陶范和石范可多次使用,铸造完成后再对镜面进行加工。

YGC_6570.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6614.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为追求形制的新奇,工匠们在不同时期创造出使用特殊技术和材料的透雕镜、彩绘镜、螺钿镜、平脱镜等特种工艺镜,提高了铜镜的观赏价值和受欢迎程度。

中国古代铜镜最初由官方机构监督铸造,民间铸镜手工作坊后来大量出现。山东临淄、四川广汉、浙江会稽等地是两汉三国时期的铸镜中心。这些地区的铸镜作坊有的在镜背铭刻铸镜匠师之名,显示了铜镜的流通需求。隋唐时期,扬州是当时的铸镜中心,其所产铜镜一部分贡献朝廷,另一部分在市场流通,运销到全国各地。宋元时期,铜镜流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出现大量类似“商标”的镜铭,铸镜中心有浙江湖州和江西饶州等地。

YGC_6627.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YGC_6584.jpg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由于铜镜与古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文、绘画作品中,并有“磨镜”这有带有民俗色彩画作,展览中通过多媒体互动、文物展示和场景展示一一加以呈现。

据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铜镜藏品数量大、品种全、铸造精良、时代特征鲜明。自1958年沈从文先生出版《唐宋铜镜》以来,对古代铜镜的整理研究工作坚持不懈,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积累。“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次以馆藏文物举办的铜镜主题展览。

(本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编辑:黄茜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黄茜9670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