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40万信息泄露上海网信办约谈圆通 多家快递公司也曾卷入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转载2020-11-25 14:50

据“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11月25日消息,今年7月,有限公司河北省区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勾结,利用员工账号和第三方非法工具窃取运单信息,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相关犯罪嫌疑人于9月落网。11月16日起,境内多家媒体刊载相关报道,“圆通内鬼租售账号导致40万条个人信息泄露”等相关话题引发网民热议。

19日下午,上海市网信办网安处会同青浦区网信办、青浦公安分局、区商务委、区邮政管理局约谈了圆通公司,责令要求圆通公司认真处理员工违法违纪事件,做到信息对称、及时公开、正面应对,加快建立快递运单数据的管理制度。

下一阶段,上海市网信办将依据《网络安全法》,持续深入推进网络生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近日,快递行业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持续发酵。不仅圆通被曝出超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据媒体报道,申通、EMS(邮政速递)、德邦等也未能幸免。此后,上述快递公司陆续回应称正在展开调查。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快递行业的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记者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快递”等关键字在裁判文书网上搜索,得到数百条相关信息。

据裁判文书网公开的一起案例显示,2019年3月起,被告人张涛通过QQ等方式在网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其中包括圆通公司的客户快递信息。其后,公安机关从被告人的计算机硬盘、U盘、手机中检出8万余条个人信息。

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另一其案例显示,2017年以来,被告人卢良福利用“问题快递”、“快递问题”等QQ群大量复制相关公民网购快递订单信息,卖给他人获利。所涉及到的快递公司包括申通、天天、圆通、韵达等。

为何快递行业频频出现信息泄露?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王琮玮认为,虽然其他行业也存在信息泄露事件,但快递业有个人信息数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快、从业人员流动率高等显著的行业特点,致使快递行业信息泄露的频率也相对较高。

她解释道,金融机构、社保部门等也存有大量的个人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的危险。不过加强人员管理后,“内鬼”出现的概率比较小。但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多,人员流动率高,可能会出现“内鬼”在职期间收集个人信息,离职后再将其贩卖等情况,“人员管理上有一定难度。”

据现行《刑法》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王琮玮告诉南都记者,如果泄露信息是快递公司员工的个人行为,轻则受到行政处罚,重则负有刑事责任。快递公司没有落实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话,可能需承担行政责任。

她直言,“内鬼”泄露个人信息的原因往往是平台在管理方面有疏漏,安全意识教育做得不到位,“快递公司有义务保障个人信息存储、使用、共享等各个环节的安全。”


部分内容综合自“网信上海”

综合:南都记者 李慧琪 实习生 孙朝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