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最美”医护赴韶关义诊,化帮扶为学习,建长期密切联系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11-27 21:31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在外倒转的过程中出现状况,要立即剖腹产。”家住韶关翁源县的25岁孕妈小刘正怀着第一胎,对生育孩子的事情没有任何经验,在听到东莞康华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田可歌的一番话后愣了一秒,却仍斩钉截铁地回答了一句“可以!”。为何两位素面未谋的医生和患者之间能有如此坚定的信任?这也许就是东莞医护“最美”的魅力。

为了展示东莞“最美”形象,以及加深莞韶医护交流,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于11月23日-25日组织市“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到韶关翁源县、新丰县进行医疗帮扶。据了解,本次义诊活动一共有13位“最美”医护参与活动,通过义诊、查房、讲座等形式,与韶关当地医护“帮扶带教”,推进新时代东莞对口帮扶韶关和精准扶贫工作。领队人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四级调研员宋洪南表示,实际上是化“帮扶”为学习交流,是医护之间的技术学习,也是医患之间的态度交流。

WechatIMG3365.jpeg

东莞医生在外受到“粉丝”“追捧” 

“阿叔,你有‘麦阶’吴舒服?有模‘头那’痛?有模手脚‘探探撙’? (阿叔,有没有不舒服?有没有头痛?有没有手脚发抖?)”人称“通叔”的莞城医院超声专业副主任医师梁兴通在东莞有一大批“粉丝迷妹”,在11月24、25日这两天中,62岁的通叔在韶关翁源县、新丰县的街头上当起了“翻译通”。

IMG_1594.jpg

原来通叔是参加了2020年东莞市“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赴韶关医疗帮扶活动,这次和通叔一同前行韶关帮扶的的还有12位东莞历届“最美医生”和“最美护士”。来义诊的几乎都是老人家,他们大部分人只会讲客家话,语言沟通成了这次义诊的最大障碍。为了推进义诊工作顺利进行,老家是梅州的通叔在现场既义诊又当翻译兼向导。 

IMG_1464.JPG

“我平时很少接触客家话,幸好这次有‘翻译通’在。”同样是“60”后的东莞康华医院副院长田可歌是妇产科的主任医师,是2016年首届的东莞“最美医生”,几乎每年都有参与市内、院内大大小小的义诊活动,而这次是第一次参加“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的医疗帮扶活动。

虽然田院长是首次以“最美天使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韶关,但是在义诊活动上,有“病友”特意奔着田院长到现场。25岁的小张2016年在东莞打工时,曾经挂过田院长的号。4年后,她带着诊断为不孕的病例,揣着不安专门来义诊现场找田院长问诊。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希望田院长可以给我一点方向。”在一群深色着装的老人家中,小张穿着的粉色外套格外显眼,眼神一直盯着田院长的方向,但迟迟未上前。终于,比小张后来的一位阿姨从田院长的诊位上离开后,小张向田院长递了病例。

IMG_1444.JPG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国军在这次义诊中也遇到了“粉丝”。刘国军是第四次参与“最美”义诊活动,这次还为新丰县带去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

“这次刘国军主任能够到来,我们真的很感激,这也是我们一直所期待的。”韶关市新丰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周美秀介绍,儿科是新丰县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专科,全县只有新丰县人民医院有独立的科室,妇幼保健院也有儿科,但相对于综合医院而言有专业水平稍低。“有专家帮扶,对我们提升儿科服务有一定的帮助。”周美秀说。

据悉,东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是第一次到新丰县义诊,但实际上,东莞医护“最美”的一面早已在新丰县的老百姓心中埋下了种子。据了解,2003年,东莞市中医院于跟韶关市新丰县中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2020年已经派出4名医师,计划2021年派出4名医师。

IMG_1307.JPG

“老百姓在‘家门口’也可以享受到越来越优质的医疗服务。”周美秀回忆道,前些年,新丰当地患者到县内医院看病,一旦查出是脑部、心脏等部位的问题,就会前往广州、深圳等地寻求治疗,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在转送过程的病情加重、危及生命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帮扶”团队来到后,带来了诊疗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病人在当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明显转变这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当地就医。

化“帮扶”为“学习”建立密切且长期的联系 

“其实不是‘帮扶’,而是相互学习交流。”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四级调研员宋洪南是这次韶关义诊行的领队人,他认为“最美”义诊活动是医患之间的态度交流,也是医护之间的技术学习。经过多次义诊交流,刘国军也感受到,对于当地医护来说,是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利于他们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对于自身来说,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扎根基层精神,以及更好地了解老百姓的需求。

这一点,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产科主任钟向真在此次韶关行中也有所体会。“我们来的目的就是说除了给他们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以外,最关键的话也是为了广大的孕产妇的一个安全着想。”25日当天,钟向真除了参与义诊活动以外,还和东莞市大朗医院产科主任蔡小桃一同对新丰县人民医院产科进行查房,针对该医院的疑难杂症病例“对症下药”。 

IMG_1516.JPG

“这次我们带着病例来,两位根据病例给我们指导,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直观的提升。”在采访的过程中,新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廖伟蝶告诉记者,新丰县全年的的分娩量约1500人次,而新丰县人民医院一年的分娩量大概是1200人次。这压力,自然也就落在了分布在门诊和住院部的31位医护身上,作为科室的带队人,压力廖伟蝶更大。 

廖伟蝶告诉记者,由于条件的限制,在遇到有处理不了的病例时,都是将病人转到广州、东莞等周边地区的医院去。“这样对于我们来说缺乏了实践经验,对于病人来说治疗成本也加重了。”廖伟蝶表示,能够有机会和东莞的医生们学习交流,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让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IMG_1595.jpg

在交流的过程中,钟向真和科室人员交换了联系方式,双方从而搭建了交流的桥梁。“我们做医生的,是不能依照教科书一式一版地治人,是需要一直学习的。”钟向真说,交换联系方式,除了可以远程给予支持以外,也能通过病人情况来了解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或许其中有新的知识点。

“东莞帮扶队伍的到来,不仅能够全方位提高我们医疗水平,也是我们新丰县老百姓的福音。”新丰县副县长谭雪梅出席义诊开幕式时致辞表示,希望通过学习交流,争取与东莞医疗队伍建立起长期紧密的交流关系。

实际上,东莞“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从2017年成立之后,“最美”的足迹遍及全国多个地区,省外的有新疆、西藏、云南,省内的有韶关、揭阳,以及东莞市内的多个镇街,与当地医护建立起密切且长期的联系。

莞韶医疗对口帮扶一直在进行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在外倒转的过程中出现状况,要立即剖腹产。”在翁源县的义诊活动现场,当地人25岁的孕妈小刘正怀着第一胎,对生育孩子的事情没有任何经验,因为想要顺产,来到义诊现场了解徒手外倒转,在听到东莞康华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田可歌的一番话后愣了一秒,却仍斩钉截铁地回答了一句“可以!”。

为何两位素面未谋的医生和患者之间能有如此坚定的信任?这也许就是东莞医护“最美”的魅力。实际上,东莞医护“最美”的一面,对于韶关的老百姓而言并不陌生。就在24日,“最美天使志愿者服务队”在翁源县义诊的同一天,东莞市人民医院对口帮扶仁化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同步进行了义诊活动。

屏幕快照 2020-11-27 下午3.54.54.png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东莞的三甲医院就已经和韶关建立起紧密的对口帮扶关系。如今,东莞一共有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东莞市厚街医院6家三甲医院与韶关市多家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2020年派出约48名医师,计划2021年派出约65名医师。 

IMG_1457.JPG

“一场帮扶帮不了很多,我们是希望通过‘走出去’来带动、影响当地医疗发展,也看看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作为东莞“最美”系列活动“操盘手”的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办公室主任聂鑫表示,通过多年来的莞韶对口帮扶,两地已经建立友好的关系、深受的感情。

“通过‘最美’系列的活动向大家展示我们东莞医护的良好形象,通过义诊活动,其实也是实现医患之间的态度交流,这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宋洪南表示,从2016年举办首届“最美”评选活动开始,东莞一直在大力宣传医护形象。而近年来东莞的医疗投诉明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最美”系列的宣传效果显著,老百姓对医护越来越理解和认可了,也希望通过对口帮扶将这种理念传播到韶关来,同时也欢迎韶关人民到东莞来。 

采写:南都记者 黄馨莹

编辑:黄馨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