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公布了《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通过3年左右的探索实践,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力争突破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5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1.4万亿元。
并且,将率先建成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5G基站、窄带物联网基站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全省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数据中心集群初步建成。
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列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包括建设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全国标杆、率先形成数据要素高效配置机制、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特色引领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高质量推动“智慧广东”建设以及打造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先导示范区。
在布局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方案》给出了详细“清单”。到2022年,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达22万个,建成珠三角5G宽带城市群,实现粤东粤西粤北城市、县城及中心镇镇区5G网络覆盖;加快实现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全覆盖,农村用户光纤普遍提速到100M以上,并且提出推进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集成创新,在全国率先形成适应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发展的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为积极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表示将选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教育、交通、生物安全、医疗健康等领域,在有条件的地市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
《方案》还指出,将在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未来通信高端器件、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布局新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实施“强核”行动,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新一代通信网络、8K、量子信息、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启动一批基础性、前瞻性重大专项。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领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6万件。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受到高度关注。《方案》表示将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推动5万家以上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施软硬一体的数字化改造,培育超过500家具备较强实力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方案》表示将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发放测试车辆号牌,进一步提高对测试车辆的监管和道路安全保障。同时,加快广州南沙国家级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示范区、深圳无人驾驶示范区等试点示范区建设,支持优势地区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围绕“智慧广东”建设,《方案》提出打造大湾区新型智慧城市群。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市建设“城市大脑”,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支持广州和深圳探索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孪生城市。
其中,针对“智慧教育”,《方案》表示将构建“互联网+教育”大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积极有序推进5G、超高清视频技术等在教育领域普及应用,探索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支持多终端在线教育。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程小妹
编辑:程小妹,任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