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辰2020秋拍推小型特色专题,“当代新书法专场”引热议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0-11-30 18:45

11月29日,北京华辰2020秋季拍卖会精品预展在华辰艺术中心举行。南都记者获悉,本季秋拍在继续弱化传统专场分类的基础上,华辰将推出多个小型特色专题以飨藏家。

其中,“其命维新”——当代新书法专场首次将备受争议的“丑书”“吼书”“射墨”等当代书法新尝试推介给方家大众,试图通过市场介入,引起对当代书法发展方向的严肃探讨;“紫禁情思”——姜国芳紫禁城系列作品专场,隆重推出艺术家姜国芳在疫情期间创作的小幅画作,展现孤独中砥砺的艺术家在技艺和观念上的转变与提升;中国艺术专场部分也有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元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以及齐白石、张大千、陈逸飞经典佳构压轴亮相。

北京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介绍本次秋拍.jpg

北京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介绍本次秋拍

资深拍卖人、北京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表示,今年3月,在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北京华辰组织了一次募集善款的线上拍卖。那一次拍卖的经验让他判断,中国传统艺术品拍卖模式面临改革,疫情过后,线上交易将成为主导,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将从以投资为主会转向以消费为主。

甘学军说:“现在的收藏已经是跨界的收藏,除了顶端部分的投资运作、财富转换,更多的是消费型和体验型。作为拍卖公司,应该有这样的敏感度,应该有先行的自觉,来做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微躯敢一言’吧,我们体量不大,但我们想往前跨一步,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离经叛道的当代新书法专场

“其命维新”——当代新书法专场是华辰本季拍卖会的亮点。此专场呈现了14位当代书法艺术家的49件作品。它们和传统认知中或娟秀或遒劲,或潇洒或旷放,讲究笔法、结体和章法的书法作品大相径庭。它们跳脱传统窠臼,看起来只是一些墨的泼洒、书写的痕迹和笔的动势。

发布会现场 (1).jpg

华辰艺术中心展览的当代新书法专场作品

发布会现 场.jpg

华辰艺术中心展览的当代新书法专场作品

书法作为中国美学的基础,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依然不可或缺。而对于当代书法艺术的创作,无论是学界或是公众都给予了广泛观察与批评。其核心议题无外乎“传统与当代”、“传承与变革”之争;其实这种争论一直贯穿着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全过程,中国书法艺术也是在这种从未间断过的争论与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无论是曾翔的“吼书”,还是邵岩的“射墨”,因其夸张的表演性,全然打破了人们对于焚香净手、端然执笔的传统书家的想象,曾在网络上引起铺天盖地的争议。它们乖张不羁、离经叛道,无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艺术准绳。可当甘学军将其推荐给毫无书法功底的观众时,得到的回答却往往是:“有意思!”

Lot44 邵岩《飞来好运》2016作 99×218cm 宣纸 射墨.jpg

邵岩《飞来好运》2016作 99×218cm 宣纸 射墨

甘学军表示,华辰作为一家艺术品拍卖机构,选择这批具有离经叛道色彩的书法艺术作品向市场推介,正是基于对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当代书法审美趋向的判断,而这个认识和判断是从美术学角度出发的。

从这个角度去看所谓的“丑书”、“吼书”等,就会觉得他们骨子里是如此严谨认真的开创者,而这些所谓的离经叛道者,他们原本的传统根底是极其深厚的,他们是一群“打进去了又闯出来”的人,他们的创新正是基于对传统经典的无限崇拜。因此 ,无需将他们与传统隔离,他们正是传统的延续;至少是这种延续的尝试和探索。而创新与探索永远是一切艺术的价值精髓,这也是当今艺术市场理应推崇的,理应受到价格认知的东西。

Lot039 曾翔《单字六幅》2017作 90×96cm×6 宣纸 吼书.jpg

曾翔《单字六幅》2017作 90×96cm×6 宣纸 吼书 

甘学军告诉南都记者,将新书法的展览嵌入到拍卖会当中,事先以为会引起很大争论,但其实观众理解的居多,接受度很大。“我们担心大家看不懂的东西,其实人家比我们还懂。这对我们所谓的专业的艺术推介人是很好的启发。我们过往可能太低估大众的审美能力了。审美的方向一定是大众决定的,而新书法的发展一定是顺乎时代的审美潮流的。”

“紫禁情思”展现中国人的雅致生活

同样值得关注的“紫禁情思”——姜国芳紫禁城系列作品专场,呈现14幅写实画家姜国芳紫禁城系列的经典作品。

“这次专场的紫禁城系列都是姜国芳在疫情当中画的。面对疫情,艺术家也在反思他的艺术。过去姜国芳都是大制作,他现在把它缩小,在技法上、观念上都是有改进的。”甘学军介绍说。

姜国芳自1987 年创作紫禁城系列油画作品《太和殿》,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四百余幅作品问世。2004 年他成为首位在建院80 周年的故宫举办大型个人画展的当代画家;15 年后的2019 年,故宫再次对他敞开大门,成为两次进入故宫博物院举办个人画展中国当代艺术家。

Lot107 姜国芳《晚霞》2020作 60×45cm 布面油画 (1).jpg

姜国芳 《晚霞》 2020作 布面油画 60*45cm

姜国芳的紫禁城系列先后在北京故宫、意大利威尼斯宫、希腊赛奥哈拉基斯基金会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场馆举办展览。在2019年9月,紫禁城系列再次在故宫文华殿展出,今年9月也刚刚结束在北京国贸商城的展览。此次登陆华辰2020年秋季拍卖会是紫禁城系列作品的又一重要事纪。

姜国芳紫禁城系列作品温润婉约谨严雅正,他所描绘的历史,着意不在于还原历史真相,而在于通过“紫禁城”这个且历史且现实的文化空间,来展现中华文化的精粹和中国人精致优美的生活面相,并由此校正充满曲解贬毁的西方审美认知,他不仅娴熟地运用构图、光影、色调、笔触等古典写实语汇,而且强有力地赋予语言形式以切合其审美取向的理想化格韵。

Lot106 姜国芳《天子》 2020作 20×25cm 布面油画 .jpg

姜国芳《天子》 2020作 20×25cm 布面油画 

在布局精当绵密、造型端庄典雅的基础上,画家用光之妙每如神来之笔,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若束若洒的烛照之光,循画家神思意志调摄画面,以或彰显或隐匿的节度结构理形,予视觉形象以雍容雅逸的韵致和情态;同时,配合明丽和谐的色彩处理以及考究的服饰器物刻画,将世间精致优良至极的物料质地发显为沁人心脾的审美质感。由此显示了艺术表现力的强悍。

陈逸飞最大尺幅《水乡》亮相

中国艺术专场部分也有重器亮相。现当代艺术部分由陈逸飞的大尺幅《水乡》领衔。甘学军透露,这幅画征集来之后,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画上杳无人迹,只有一座弯弯石桥,在朝阳初升时分,空气里满是透明的光线和怡人的寂静。甘学军认为,这是陈逸飞水乡题材里最好的作品,“此时无人胜有人”,传达出旅美艺术家浓浓的乡情。

Lot186 陈逸飞《水乡》 128×115cm 布面油画.jpg

陈逸飞《水乡》 128×115cm 布面油画

中国书画部分,来自张大千和齐白石两大近现代书画市场主力的《仿石涛松水石桥图》、《荷花》和《紫藤》、《荔枝》均有可靠来源与出版著录,齐齐亮相,实为亮眼。另有黄宾虹赠杨啸天正之书画坤扇,正面画池阳湖山水,背面为黄与杨的对山水画的讨论。此扇配有刺绣扇套,扇套正反面分别绣有松鹤和花鸟图案,精美细致,可谓将文人雅趣散发至极。

徐展堂“在望山庄”旧藏元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曾在2010年秋亮相拍场,时隔十年,此一传承有序重器再次露面市场,相信可以再次获得藏家青睐。

华辰2020秋拍明星拍品 元 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jpg

华辰2020秋拍明星拍品 元 青花孔雀牡丹带盖梅瓶

此外,本届拍卖会还有“抱朴流音”——李泽君制古琴和名贵腕表两专场。李泽君为古琴4300多年历史上唯一女性斫琴师。所斫之琴获得诸多殊荣。此次专场将呈现李泽君所制五张仿古式古琴,其中一张仿故宫(唐)“九霄环佩”琴最为精美大气,引人注目。名贵腕表专场则选取了十余件当代名品,其中领拍的为百达翡丽Celestial系列黄金自动上弦天文腕表,该款腕表承袭百达翡丽5002的星空设计,采用深沉的蔚蓝色的表盘设计风格,将美丽的璀璨夜空移入表盘之上,神秘的苍穹点缀着星星和月亮,神秘而美丽。

据悉,北京华辰2020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6日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举行,12月4-5日预展。

南都专访甘学军:

线上已是势在必行,这个改变不可思议

南都:本次华辰秋拍为什么推出“中国新书法”这样一个专题?

甘学军:关于中国书法创作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特别激烈。比如“丑书”“吼书”“射墨”,看起来很离经叛道,遭到一些网友口诛笔伐。其实这当中有一些误解。这些人有很好的传统书法的训练,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人,都有很深的传统功底。他们创新是基于对传统的了解、研究乃至于崇拜。因为有一些江湖的表演,人们就把他们归纳为“江湖”,好像不会写字儿,就会发疯。其实他们才会写字,字写得可好了。

比如发明“射墨”的邵岩,他的传统功底好极了,写的小楷漂亮得难以想象。曾来德做过国家画院副院长,研究中国书画传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很有建树。曾翔对汉碑、魏碑的研究是非常深的,他的篆刻也是独树一帜。他发明了所谓的“吼书”。“吼书”其实就是一种创作的形式,在书法里加入声音。

Lot36 曾来德《玄》2020作 96.5×180cm 宣纸 汉字雕塑.jpg

曾来德《玄》2020作 96.5×180cm 宣纸 汉字雕塑

他们的作品是带有公众的审美取向的。书法发展到现在要有一个突破。至于突破的点或者方向是什么,可以再探讨。写得像王羲之或者颜真卿的书法,在当代艺术审美当中已经太过时了。

我自己也写字,但我写字不是为了书法创作。我也做一些调查,比方说把他们的东西拿给我们认为对书法没有研究也没有兴趣的人看。基本上那些人都说,“哎呀,这个有意思”。你拿传统的书法给人看,别人说,“这个写得好。”但拿新书法给人看,回答是,“有意思。”说明大家现在要找有意思的东西。

过去我们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通过一级市场的培育,才能到二级市场。二级市场通俗地讲,就是什么好卖卖什么。这对于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建设是不利的。拍卖只是一个销售形式,它应该更主动地去发现、去推动一些东西。而且从市场运作的角度来看,公众需要一些主动的引导。由于拍卖操作模式的公开性,它天然具有导向性。拍卖公司应该有更多的主动性,有更多的担当。

所以我选了一个小的专场,总共才50多件拍品。但它很有话题性,一定会引起很多关注。对我们展出的作品,无论是学界、书法界还是公众,无论是传统的受众还是新晋的受众,反应都很热烈。以前认为很保守的一些人,看完以后也会觉得,还挺有意思,挺受启发的。这是中国新书法第一次做这样集中的展览,也是第一次在二级市场进行推荐。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关注,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方向的讨论,而且也希望引起大众对艺术市场发展方向的讨论。

南都:从整体来看,今年的疫情对拍卖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

甘学军:疫情以后有一些反弹。就像十一旅游消费似的,不是说价格的反弹,而是大家在疫情当中长期压抑的情绪,到现在有一种释放消费力的意愿造成的反弹。今年春拍已经结束了,嘉德、保利等知名的拍卖行都已经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拍卖。也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听说过名字的新的拍卖行。包括广州的华艺也在北京新设了分公司,其首拍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看起来还挺热闹的。

Lot155黄宾虹 扇面 16×47cm 设色纸本 .jpg

黄宾虹 扇面 16×47cm 设色纸本 

秋拍这几天也开始了。华辰作为一个中小拍卖行,在这个时候,我们做今年的第一场线下拍卖。我都不想叫它秋季拍卖,我就想叫它“一次拍卖会”。疫情真的是把整个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都改变了。线上已经是势在必行,是主导性的渠道了。好像线下的存在是为了策动线上。这个改变真是很不可思议的。

其实,在疫情之初,3月份我们就开始做线上公益拍卖,筹集善款。那时出于不得已上的线,但线上操作的过程和成果告诉我们,一种改变开始了。线上不光是过程改变,接触的人群也改变了。

Lot154 齐白石《紫藤》 葵亥(1923年)作 167.5×43cm 设色纸本.jpg

齐白石《紫藤》 葵亥(1923年)作 167.5×43cm 设色纸本

现在无论是多大的拍卖行,也都把线上作为一个主要的渠道。虽然现在我们还会有线下的展览,拍卖也在线下实现,但越来越多的成交的过程,一定是在线上进行。这是起码的逻辑。

疫情过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从以投资为主会转向以消费为主。绝大多数的艺术品交易都会通过网络来实现,而且重头的交易也将通过网络来推介。为什么我不愿意叫秋季拍卖会呢?因为我想把拍卖作为一个常规行为,线上可以随时推出,不分规模大小,又没有时空限制。从今年疫情来看,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觉得这是立刻要做的事情。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