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林徽因可能都是错的,历史学者陈新华深圳开讲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11-30 20:36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林徽因虽然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在大众心目中她的形象其实并不清晰,是被各种标签所标记的、被各种文艺故事和八卦绯闻所描摹和填充的。在这些文艺的故事和标签的背后,真实的林徽因到底是什么样子?作为一个建筑学家、作为一个知识人,她面目到底是什么?”11月28日,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邀请历史学者陈新华开讲,讲座以现场+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陈新华以“变革时代的林徽因:一个民族主义者的未来想象”为题,与观众分享了她视界中的林徽因及那个变革时代。

南都记者了解到,陈新华系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深圳行政学院副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在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与文化,曾著有《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百年家族——林徽因》、《中国留学教育通史》、《留学旧踪》。

WechatIMG516.jpeg

陈新华认为,林徽因属于从传统的士,转往新型知识分子路途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人。她的身上,既有近代以来留学欧美的知识人倡导的自主人格的底色,也有儒家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博雅精英性,以及因民族危机而产生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做出世界一流学问,以自己对西学的引进、对专业的追求达成文化的传承,用学术担负起中国的未来,实现民族复兴,是林徽因和时代相遇的方式。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她一生的建筑学研究,从致力于中国建筑史的书写,到立志投身1949年后的国家建设,成为新中国的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皆以此为出发点。与此同时,民族与世界、中与西,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冲突也不免为她带来强烈的困惑,并成为解读她学术生涯的重要密码。

陈新华表示,林徽因对真实和诚实非常强调。这种强调是由始至终的,不仅体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上,而且体现在建筑学的研究中。林徽因认为一个好的建筑是一个诚实的建筑。

林徽因对文学的看法,相比文学的工具化、政治化,她更看重的始终是尊重个体的价值,忠实于自己的理解、同情并且宥容种种人性,这是她的基本立场。林徽因身上还有另外一个维度是属于本土和传统。林徽因虽然是一个新潮的女性,但是她的新潮是生长在传统的土壤中的。

陈新华认为,从林徽因身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传统的影子,也可以看到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复杂而矛盾的张力,你可以说这是林徽因的困境、这是林徽因的冲突,但是你也可以说这是她的涵养,林徽因的养分,这是她安身立命的根基。观察林徽因,观察中国近代可以看得很清楚,历史从来不是线性进步的,近代以来摧枯拉朽的一波又一波革命浪潮当中逐渐退守、逐渐崩溃的古典中国,一直有着被我们现代人忽略的强大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在林徽因的时代常常还和因为民族危机而产生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融合在一起。

编辑:戴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