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在厚街举办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现场通过咨询、义诊、宣传展板展示、健康咨询检测等形式向市民进行科普。此外,全市各大高校也通过知识竞赛、微视频等形式进行宣防。南都记者了解到,2020年1月至10月,东莞市新报告现住址在市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艾滋病病人717例,比去年同期减少18.98%。东莞市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以青壮年居多,但5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增高。
疫情期间启动专项服务项目
“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是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旨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东莞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12月1日在厚街镇举办2020年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据了解,该活动由市卫生健康局牵头,中华人民共和国黄埔海关、市教育局、市禁毒办、市妇联、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共同参与。活动通过现场咨询、义诊、宣传展板展示、健康咨询检测和有奖问答等环节向广大市民进行宣防。
实际上,由于新冠疫情,今年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据了解,由于隔离观察、交通管制、药品快递运输受阻等原因,不少艾滋病病例面临着抗病毒治疗药物中断的困境。东莞市在保障异地滞留艾滋病病例免费领取抗病毒治疗药品的同时,还特别启动了“紧急支援艾友寄药”服务项目,共为338人次提供了免费寄药服务,解决了他们的缺药、断药等实际困难,保障了抗病毒治疗质量。
5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增高
据统计,2020年1月—10月,东莞市新报告现住址在市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17例,比去年同期减少18.98%;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市累计报告现住址在东莞市的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6092例,累计报告死亡618例。东莞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部分人群如男男同性性行为者的感染率较高。
此外,东莞市卫生健康局从全市的艾滋病防治情况分析,发现东莞艾滋病疫情还呈现出传播模式以性传播为主,普通人群受累风险有所增加;以青壮年居多,但50岁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增高;非户籍人口、男性比例高等特点。
为了提高市民对易感染艾滋病风险行为的辨别能力,增强主动检测意识。东莞市从多方面开展宣治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至12月期间,东莞多所高校举办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活动,通过校园宣传、科普讲座、知识竞赛、微视频等形式,提高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还举办网络媒体宣传活动和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宣传活动。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莞市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十三五”期间东莞加大艾滋病检测力度,检测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发现的艾滋病患者人数有所下降,这提示我市艾滋病疫情上升的趋势有所减缓。另一方面,东莞自2015年启动“一站式”服务工作以来,抗病毒治疗人数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2019人上升到2020年的5209人;治疗成功率也一直维持在90%以上,2020年的治疗成功率达到98.7%。
不过,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诸多社会问题交织,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进一步增强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导致性传播的防控难度加大;特别是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艾滋病防治面临新的挑战。
温馨提醒:
(一)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
(二)艾滋病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蚊虫叮咬和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三)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主题意在强调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团结协作,强化压实政府、部门、社会和个人“四方责任”,携手应对新冠肺炎、艾滋病等全球范围内重大传染病挑战,共同抗击艾滋病,为实现艾滋病防控目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努力。
(四)检测是明确自身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措施。市、镇两级疾控中心均开设了艾滋病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免费且保密的艾滋病咨询与检测。具体信息您可通过关注“东莞疾控”微信公众号,查阅导航栏下的服务信息了解。
东莞市疾控中心免费咨询检测电话:22625236。
采写:南都记者 黄馨莹
编辑:黄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