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香云纱、木偶戏、红釉彩瓷……这些存在于书画上的非遗技艺,很快要和珠海市民见面了!12月4-6日,第九届航空艺术节、珠三角非遗技艺展 “非遗·拾光” 在珠海金湾区文化馆三楼展厅开展,届时将有来自珠三角9市的20个项目共150余件非遗技艺展出,为观众揭开解开神秘的岭南文化面纱。
1.广州市
★广东醒狮——融会贯通,吉祥瑞物内有大乾坤
醒狮拥有独特的岭南文化传统,并且经过时代的洗练,已经逐渐演化为既富含醒狮文化传统又富含时代精神的文化特色。广府每逢节庆活动,必有醒狮助兴。
空翻跳桩,每一样都是真功夫……展览现场来看看这些栩栩如生的醒狮,现场还有多款醒狮文创再现醒狮威武,很适合小朋友玩耍。
★木偶戏——小小木偶,撑起大大一片天
帘幕后面的灯光渐渐落下来,舞台上的木偶仿佛被注入了生命。
伴随着那声声熟悉的锣鼓声,它们或旋转,或跳跃、或刀枪相向……是谁让木偶灵动传神?是谁导演这场戏?木偶戏大师将为您带来一场精彩大戏!
★广绣——中西合璧,一针一线绘世间万物
一针一线,一丝一缕,如指尖上跳舞般轻盈灵动……这就是大家“广绣”。它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讲究西洋油画的透视、光线明暗变化,比喻为用针线在织布上作画一点也不夸张。想一睹“广绣”真容吗?来展览现场吧,实物比照片震撼上百倍。
★榄雕——精巧绝伦,小小榄核历经千锤百炼
一枚小小的榄核,历经大师千百次雕琢,终成大器。这看了让人拍案叫绝技艺叫作镂空雕,是榄雕的独门绝技。它将榄核一面做通雕处理,另一面仍保留原样,制成舟式造型。
2.深圳市
★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满堂喝彩,文化底色彰显文化自信
一抹中国红,看见中国文化的底色;一件中国瓷,亮出中国的底蕴和品位。这是“满堂红”瓷器,采用独特的煅烧技艺,铸就象征我们红红火火的生活的器物。
3.佛山市
★木版年画——匠心传承,勾勒吉祥意象
佛山木板年画是我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因在广东佛山生产而得名。始创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至抗战前,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年画里的记忆是美好、幸福和希望的。佛山木版年画是民间艺人、工匠创作并通过雕版、套色印刷(有部分再加手工绘制加工)而成的版画,具有强烈的岭南文化地方特色。
★藤编——因地制宜,编织百味人生
南海藤编是一种以棕榈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编制而成的实用品和工艺品。佛山人用藤类编织桌、凳、椅、筐等生活用品。
★香云纱——炉火纯青,岭南丝织问顶之造
炉火纯青,岭南丝织问顶之造。香云纱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在提花手拉机上织成的具有扭眼通花的云纱坯布,经薯莨染整、过泥,晒莨后的成品,有胶其身轻稀薄而且响。
★石湾陶塑——形神兼备,于细微之处显功夫
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陶塑艺术形神兼备,高度写实和适度夸张相结合,创作注重细致刻画与雕琢,衣纹简洁,线条流畅,朴拙传神,裸露部分多不施釉,更能显示面部表情,形成鲜明的地方风格。
4.东莞市
★莞草编织——源远流长,藏在莞草里的文化
莞草编织技艺源远流长,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是东莞道滘镇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人们因地制宜,采用莞草为主要原料,采用手工编织,创作做工精良、花式繁多、设计精巧的日常生活用品。
5.中山市
★咀香园杏仁饼——口齿留香,舌尖上的味道犹存
咀香园杏仁饼,经近百年不间断地传承,使咀香园成为海内外华人舌尖上的记忆和享受,也成为广东美食文化代表之一。
6.江门市
★茅龙笔工艺——一笔开创,岭南书法史
白沙茅龙笔工艺是采用新会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圭峰茅草为主要材料,经选裁、浸泡、锤砸、刮青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是传统手工制作的典范,是以植物纤维创新制笔的杰出代表。用茅龙笔挥毫,书法独特,是其它毛制笔所不能替代的,现已历数百年之久,仍为书法界推崇使用。
★东艺宫灯——扎根民间,永葆鲜活生命力
东艺宫灯扎根民众,是一种生活化的艺术,具有吐故纳新的文化生命力。它启承于 700多年前,由江门新会崖门海战后的宫廷宫灯匠人带入。
★新会陈皮——性格平和,贵比黄金
作为“广东三件宝”之首,新会陈皮既是岭南最为常见常用之物,也带着岭南文化的深深烙印。它低调、朴实,根植于泥土,却经炮制成为流传千年的地道药材,“贵比黄金”却性格平和。
7.肇庆市
★四会玉雕——善用巧色,百年积淀得见新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四会成器。四会是“中国玉器之乡”、国内规模最大的玉器专业加工和销售基地之一。四会玉雕有100多年历史,工艺具有“精、新、巧、韵”四大特色,有摆件(座件)、挂件(花件)、饰件、玩件等多个种类,注重造型设计,因材施艺,善用“巧色”技法。
★端砚——奇人匠心,一方砚台成就一方传奇
端砚是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之一,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也是中国文房四宝的重要组成。端砚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研墨时墨水不会发滞。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8.惠州市
★凉帽——巧手玲珑,客家凉帽飘岭南
凉帽是客家人的一种穿戴服饰,大约起源于北宋年间,至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淡水客家凉帽在“苏公笠”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制作技艺独特。用薄薄的竹蔑片编织而成,外形颇似竹编平坦的米筛,凉帽的顶部镂空,边上缝布,帽沿四周垂挂着12厘米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
9.珠海市
★大休丝弦古琴——古韵萦绕,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一直以来被文人雅士视为高雅的代表,更是其生活方式。大休丝弦古琴的传统斫制工艺是经斫造传人一代代承传下来,历经200多道工序,耗时2年时间,才能打磨成一把好琴。
★三灶竹草编织技艺——各式各样,编织花样人生
三灶竹草编织分为竹编织技艺与草编织技艺。竹编织品有各种款式的箩、笼、篮、筛、箕、篷、罩……草编织品有草席、草袋、草绳、草鞋、手袖……简而言之就是,要啥有啥。
★三灶陈氏剪纸——精致细腻,方寸里的大千世界
一张张大红纸,在民间艺人的刀剪之下,几经盘转,倾刻间就可以创造一个大千世界。三灶陈氏剪纸造型稚拙、风格淳朴、精致细腻,具有南北文化融合发展的风格。
展览:金湾区文化馆三楼展厅
地址:金湾区金岛路69号
可乘坐公交207、Z102、Z103、K9在金岛路东站下车。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
编辑: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