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李榕 11月28日,26岁的小湖(化名)骑自行车时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幸运的是,他倒在罗湖区静安社康附近,刚刚参加完急救培训的社康医生、护士拿着救命神器AED迅速赶上,现场急救,挽回了小湖年轻的生命。
再往前几天,11月24日,27岁的小楠(化名)在罗湖区春风路上一家餐馆炒菜时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幸运的是,他的同事在网上学过急救知识,立马给他进行心肺复苏,与此同时,120救护车仅用4分钟赶到,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把小楠给救回来了。
如果没有AED,如果现场人员没有急救知识,如果救护车没有及时赶到,也许就不能挽救这些年轻的生命。小湖、小楠都是幸运的,他们的幸运并不是偶然,而是深圳近些年大力推广普及急救知识,在公共场所安装AED等一系列举措下的必然。
社康医护人员救倒地市民,膝盖都跪伤了
11月28日17:03,小湖骑着自行车来到罗湖区静安社康附近,突然晕倒,撞到了路边花坛,鲜血直流。路人见状,立即呼叫120,并来到附近的静安社康中心寻求医生帮助。17:08,社康中心医护人员到达小湖身边。
社康中心业务主任何利思介绍,那天是计免日,社康非常忙。护士长何丹听到市民呼救后立马出去看,发现患者没有了心跳呼吸,于是赶快通知何利思,何利思见状立马叫同事拿来社康配备的AED。
“当时患者只有一些濒死样呼吸,嘴里都是血,有点尿失禁。”何利思说,在对患者用AED除颤后,他们医护人员轮流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一直坚持到救护车赶到。
“我们持续对他进行抢救,一直没放弃,我当时真的很担心,我们几个人跪在那做心肺复苏,膝盖都跪破皮了。”何利思说,幸运的是,通过持续的抢救,患者恢复了心跳呼吸,救护车赶到后患者立马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一条生命。
小湖被社康医生及时抢救回来,目前恢复不错。
何利思说自己11月22日才参加由市急救中心组织的急救培训,没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谁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懂得,都会去救。”何利思说,“AED培训真的非常重要,因为即使是医护人员,除了急诊科等科室,实际参与急救的机会也比较少,遇到突发情况时,懂得急救知识真的很重要,所以需要去参加培训。不只是医护人员,作为普通市民,去参加急救培训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在黄金时间把人救回来。”
餐馆厨师突然倒地,救护车4分钟赶到
小楠是罗湖区春风路一家餐馆的厨师。11月24日晚上11点多,正在厨房忙碌的他,突然倒地。身边同事见状立马拨打了120,其中有位同事虽然没有参加过急救培训,但表示在网上看过相关的急救知识,大胆上前为他开始做心肺复苏。
而与此同时,深圳120接到报警后,立即就近调派罗湖医院急诊科出诊。4分钟后,120救护车赶到,120急救人员立即接手急救,并用除颤仪电击除颤等。八九分钟后,小楠的呼吸心跳恢复,被紧急转送到罗湖医院继续抢救。
“他同事的按压有一定效果,最近我们抢救了好几例这样的患者,都是身边有人懂得急救知识,才及时把人救活。”当日出诊的120急救护士柯杰说。
罗湖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兰香介绍,这两名患者都非常年轻,现场急救后转送到罗湖医院继续抢救,如今都从ICU转到普通病房,身体恢复得很好,没有神经系统的任何后遗症,即将康复出院。
“这些抢救回来的患者有一些共同点,他们倒地后都有目击者,且现场有人及时出手,其中有的患者现场使用了AED。”王兰香说,她总结了这几次成功抢救的原因,认为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大家努力的结果。“第一原因是深圳重视公众急救培训和科普教育。多年以来,在深圳市急救中心的带领下,在罗湖医院等急救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市民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素养明显提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二个原因是深圳在公共场所配备了AED。这是社会急救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些AED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三个原因是深圳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急救体系,市民拨打120电话后,可以及时调派最短距离内的救护车赶到现场。第四个原因则是深圳不断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救治能力,同时还打造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ICU全程无缝衔接的急救服务链,并24小时确保这条绿色急救通道畅通。”
“一个城市是否发展得好,不仅是看经济发达,为老百姓生命保驾护航的医疗急救能力,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深圳医改不断强基层,不断加大社康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其中也包括急救技能的培训。就罗湖区而言,上周五刚刚完成由政府支持的300名社康医护人员AHA BLS急救培训。”王兰香说,“因为有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培训,深圳社康医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得以提高了,我们的院前复苏成功率也越来越高。”
社康医护人员与救人AED合影,左边的是业务主任何利思,右边是护士长何丹。
急救医生黄澍明、急救护士柯杰。
深圳市政府采购的3500台AED全部安装完毕
对突发心脏骤停的人来说,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50%的抢救成功率,这被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使用AED配合进行电击除颤,成功率高达90%。
2017年,深圳启动公众场所配备AED计划。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市政府采购的一、二、三期3500台AED已经全部安装完毕。深圳机场、地铁站、高校、体育馆、寄宿制高中、会展中心、社康等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AED的“身影”。
这么多台AED,真要急救使用时,怎么才能找到最近的那台?
深圳市急救中心此前联合腾讯发布了覆盖全城、一键可查的深圳“AED地图”。打开“腾讯地图”或者微信小程序,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就会显示离你最近的几台AED,根据导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
不过,即便有了AED,很多人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认为这是很高深的方法,不敢轻易出手。其实,AED就是一台傻瓜除颤器,是提供给完全没有医疗背景的人士使用的。深圳市急救中心表示,未来5~10年内,深圳力争达到每10万服务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建议标准。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