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巨大的鞍带石斑鱼、生长速度快的湄公河鲫、肉质清甜的韶州禾花鱼……12月5日上午,以“水产芯动力 种业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在广州市南沙区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开幕。据悉,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以种业为主题的水产盛会,汇聚了当前国内主流水产苗种企业和品牌,展现了近年来研发的水产新品种,以及渔业智能设备、环保科技、先进养殖装置、特色渔业产品等产品设备,全方位展示我国渔业建设发展的最新成果。本次博览会参展单位超过300家,集中展示水产品种200多种,将持续至12月6日上午。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并讲话。广东省领导张硕辅、叶贞琴、黄业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麦康森、包振民、刘少军出席。
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美食品鉴区。
企业在现场展示科技渔业装备。
广东十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揭牌
开幕式上,于康震指出,我国水产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传统种业向现代种业转型的发展历程,在服务渔业发展中不断成长壮大。作为水产养殖的“芯片”,水产种业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肩负着新使命新任务,要突出重点补短板,提升新时代水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水产种业发展新局面。
据悉,2020年我国水产种业积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开展育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14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当天举行了2020国家水产新品种发布及证书发布仪式。种业行业发布了《环保引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倡议。
同时,领导嘉宾为广东省十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授牌,产生了广州市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佛山市高明区、三水区、南海区、顺德区,河源市东源县,梅州市梅县区等10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
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南沙农业集团与海大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南沙区区长董可在致辞中表示,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在广州南沙举办,既是广东渔业种业博览会的全面升级,也是全国渔业发展的一大盛事,将为宣传健康养殖和绿色产业理念,建立新型渔业信息和交易平台,聚集引领现代渔业发展的全链条要素,助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称,希望借助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全面展示水产种业创新发展新成果,搭建深化交流合作新平台,寻求渔业合作新机遇,释放渔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同时,全区将努力为水产种业创新发展贡献“南沙力量”。
感受最新水产品种与科技,还能尝美食
45口标准化鱼塘、超7000平方米养殖车间、1.2万平方米馆展区、8大精品展区,全国首届水产种业博览会开幕即以超大规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产从业者。这仅仅是线下部分,本次博览会通过水乡塘头与网络云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全国水产种业发展的新成就和新技术,吸引众多网友围观。
博览会设置了超7000平方米养殖车间。
参展观众在拍摄鱼缸里各式各样的鱼。
家长们带着小孩子来现场认识水产新品种。
据了解,该博览会以良种兴渔、科技助渔、品牌强渔、趣味乐渔四大板块,通过线上线下双融合,尽显水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偌大的展区中,南都记者看到,除了广东本地企业外,来自山东、湖北、江苏、海南等18个省区的64家企业(单位)组团参会,纷纷设立大大小小的展厅,展示自身最新的水产种业品种和科技产品。据悉,现场各企业带来了近年最新研发的水产新品种达40多个。
在展馆区B区,一进大门便可看到南沙的展厅。南都记者观察到,展厅呈现自贸蓝色调,置于展厅中间的大水缸内,展示着来自南沙一帆水产、诚一水产等公司的胭脂鱼、黄唇鱼、加州鲈、彩虹鲷,以及南沙青蟹等本土特色水产品种,吸引了不少参展者驻足拍照。而在另一边展区中,中山世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世和)也带来了突破养殖技术难题的马友鱼。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历经3年多的技术沉淀,突破了马友鱼种苗繁育的难题,2019年成功繁育了数百万尾鱼苗,出苗率高达60%,“以前的产量很稀少,越往内地价格越贵,而且它们离开水就无法存活了,要吃上鲜活的还真不容易。”据称,该公司首创了国内首套马友鱼养殖配套模式,加大基础设备投入,鱼卵可以提前自然产卵并孵化,有望实现两年养三茬。
现场参展企业在烹制鱼片。
现场参展企业在油炸禾花鱼。
来到美食区,这里汇聚了鳗鱼、鲈鱼、荷花鱼、鱼丸、鱼腐等美食,以炖汤、香煎、水煮、油炸等方式烹饪,供参展者细细品尝。“我刚开张就已经煎了好几盘,一直不够大家试吃。”有展商边煎着禾花鱼边告诉南都记者,以此方式能更直接地推介自家的产品,不少市民都很感兴趣,直接下单购买。
将打造2000亩现代化水产育种基地
作为此次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的承办地,南沙并非首次承办这样的大型渔业种业盛会。就在去年第,首届广东渔业种业博览会在南沙开幕,开创了全国“三个首个”,即全国首个在鱼塘举办的博览会、全国首个以渔业种业为重点的博览会、全国首个“地展+观展+论坛”的渔业博览会。
南沙是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秉赋。南沙港口岸线资源丰富,水产养殖面积和产值、水产品优质品种产量均居全市第一,规模化养殖大户居全市各区之首,20多个观赏鱼品种全国份额第一,观赏米虾和高端坦鲷、异形3个类型12个品种产量全球第一。
如今,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在南沙挂牌成立;南沙渔业产业园、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南沙种业小镇被列为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园区之一,刘少军院士工作站等39家农业科技机构纷纷进驻,科技创新赋能发展前景广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
当天,刘少军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将与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等单位及科研团队合作,打造“政府+企业+科研团队”的合作创新机制,建立一个面积约2000亩的现代化水产育种基地,在水产良种良养良销等方面做出新的成绩,推动我国水产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南都记者还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东将以此次博览会为契机,把发展水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从顶层设计上推进全省渔业转型升级。以现代渔业产业园为抓手,深入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加强水产种业创新,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加快数字水产建设步伐,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产业深度融合。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王美苏 通讯员 粤农轩 舒霞 梁凤娟 李夏同
摄影:南都记者 莫郅骅 南方农村报记者 吴秒衡 谭家富
编辑: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