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先锋孙喜琢:50岁南下深圳追梦 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0-12-06 15:42

编者按

为致敬特区建设者,传递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精神,由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监制,深圳市罗湖区融媒体中心与南方都市报共同策划出品的“建圳者·见证者”人物群像专题片重磅上线,共十二期,本期人物孙喜琢。


人物名片:

走过5年基层医改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翻两番

孙喜琢,罗湖医院集团院长,罗湖医改领军人物。2015年,罗湖医改提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改革目标,开启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率先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推行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强大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经过近5年持续有效运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3.57%提高至41.59%,社康中心诊疗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已升至49.25%,传染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等发病率显著降低,看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不但获得了社会、患者的认可,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孙喜琢获评获得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

1.jpg


建圳感言: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很荣幸能参与6年深圳市医疗卫生建设与改革。深圳是一座成就梦想的城市,在深圳这片沃土上,每个深圳人都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我把自己的心态调整为一个年轻的深圳人,如果有机会,我还要继续创业。”——孙喜琢

2015年,50岁,放弃已经当了12年的院长之位,放弃了熟悉安稳的工作环境,他从东北到东南,历经3000多公里的距离,来到陌生的环境,一切从零开始。知天命的年纪,为何还要勇往直前,闯进未知?他的回答最简单也最炙热——梦想。而他的梦想,最质朴也最可贵——以老百姓健康为中心,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这个执着的人,就是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今年10月,他获得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的表彰。“这是对我们罗湖医改这5年来工作的认可。但是荣誉不是我个人的,属于所有罗湖参与医改的人,更重要的是有广大居民的支持。”

50岁人生清零一次,接受新挑战来罗湖

2014年,罗湖区“三顾茅庐”把著名心内科专家、原大连中心医院院长孙喜琢“挖”到罗湖区人民医院当院长。谈及当时选择“南下”的原因,他表示一是罗湖“求贤若渴”的态度,二是他有一个想法想要去实践。

“2014年,我在原来的医院已经做了12年的院长,医院水平、规模、品牌都已经达到算到最好状态,备受市民信赖。再过9年,我就可以退休了,但是我觉得到了这个阶段之后,我也要寻找新的目标,看看能为人民的健康再做些什么。”

带着这样的思考,孙喜琢心中有了困惑:医院做的越好,走廊加床的患者越多,但老百姓看诊难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有些患者因为看病难,病情也变得越来越重。“能不能扭转现状,让市民能够在家门口更好更快的看诊呢?就在这时,罗湖区的领导来大连几次想邀请我去罗湖人民医院,和我聊罗湖的医疗,聊到年龄因素的时候激发了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想法雏形慢慢产生了。有人说男人50岁要清一次零,我正好是50岁,那我就接受这个挑战,来深圳罗湖尝试新的工作新的起点,就这样毅然决然来了。”

2 副本.gif

孙喜琢清晰地记得,他当年4月6号来罗湖,4月8号就正式上任工作。但那个时候他的人事关系,组织关系等材料尚未齐全,半年以后才齐全,材料一齐全就成了法人代表。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深圳、罗湖对人才求贤若渴,同时也非常开放和包容。”

初到罗湖,孙喜琢产生了不小的失落感,甚至令他失眠。“那时的罗湖人民医院有700个病床,但是实际使用率不到一半,且医疗水平相对不高,不少病人来医院治疗,医院处理不了只能把病人转诊。有一次我打车谎称去罗湖区人民医院看病,司机和我说尽量不要去这家医院,隔壁还有其他医院,你去其他家吧。”他说。

司机的话虽让他挫败,但他越挫越勇。“失落只是个人的情绪,既然我接了这个医院的院长,就有责任和医院一道,和所有同事一起,叫浴火重生也好,凤凰涅槃也好,让医院有新变化。这是我的责任。在我的信念里,如果一家医院发展起来了,我可以完全交出去交给其他靠谱的人管理。但如果医院困难时候,我绝对不会放弃。”

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2015年,罗湖区人民医院发展大有起色,一切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2015年初,罗湖区提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改革目标,开启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孙喜琢被委以重任。

“改革首先想到成立一个医院集团,把所有医院、人财物都统起来,还包括统筹起23个社康中心,在当时来讲,是一个非常的大胆,而且有相当的不成功风险的举动。”孙喜琢回忆道,“但是深圳不就是以做创新敢闯的城市嘛,罗湖还是改革开放的原点,就是在这里,才能做这样大胆的事。”

33.gif

2015年6月,罗湖区委、区政府正式发布《深圳市罗湖区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包括建立统一法人的医院集团、医疗服务健康导向医保总额打包付费等一揽子计划。改革的核心,是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打破现阶段医疗服务供给的资源分配方式,进行全链条的资源重组和发展方向转型。

建立统一法人的医院集团,意味着医疗机构的人、财、物真正统到了一起,集团有力度进行调配;统一法人,同一集团的所有机构利益才能真正一致,比如,医院不会跟基层社康抢病人,而是分工协作。“分工协作,就要求必须要提升社康中心的医疗力量。其实这和既往的办院方向有180度的转变。大家的印象里,一家医院患者越多,手术量越大越有水平。但罗湖医改的目的不是做大医院,而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孙喜琢说。

44.gif

实施医改的这5年,罗湖医院集团仅新建了一所医院,六成投向预防、基层和一线,提升了服务能力。这样的投入,也收到了实效:罗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3.57%提高至41.59%;社康中心诊疗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已升至49.25%;2018年,罗湖医院集团双向转诊中,下转数量24865例,超越上转的20844例;2017年以来,罗湖区脑卒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6年以来,罗湖区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罗湖区手足口病发病数较2017年降低9.97%;罗湖区人民医院医保患者自负比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看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对话孙喜琢

记者: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罗湖区核酸检测量最大,防控体系建设完备,能否分享下罗湖抗疫防疫经验?

孙喜琢:本次疫情的发生,是对罗湖医改的一次检验。很欣慰的是,罗湖医改不仅禁受住考验,更验证了罗湖医改这条路走通了。作为罗湖医改医联体建设的重要一步, 2015年8月,罗湖医院集团整合罗湖区五家公立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成立了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2019年4月,经深圳市卫健委批准获得了医疗执业许可证书,成为政府主导、集团监管、非独立法人自主独立运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1月29日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正式开展检测,成为深圳市首批开展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之一。除了服务罗湖区之外,还为龙岗、福田、坪山、宝安、南山等深圳市各区提供核酸检测工作,为深圳抗疫提供了专业支撑和技术保障。

为了解决新冠疫情期间市民看诊的担忧,罗湖区加速互联网医院建设。今年2月,罗湖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5月与深圳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签订医保协议,成为深圳市首批开通19种慢性病的医院。罗湖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问诊、线上续方、药品配送到家、网上开检查、线下多点检查服务预约挂号、居民健康档案等20余种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医院的开通,医生与病人在手机端可以进行互动,及时帮助患者就医续药。

记者:创新医疗服务体系是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医疗卫生涉及民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孙喜琢:

1.重点在防。

“像小儿手足口病、水痘、青年人的结核、艾滋病等疾病,通过教育、个人健康习惯的养成和疫苗的接种等举措,完全可以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也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孙喜琢说,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6月发布的报告《用较少的花费拯救生命》中指出,每投资1元在疾病预防上,就将在增加就业、提高生产率以及延长寿命方面为社会带来至少7元的回报,但是,我们还是把大量的经费投入到了疾病治疗上。

66.gif

2.重点在基层。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区县疾控部门是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的重点,是重中之重。投入要大、机制要顺、管理更要新。深圳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希望过5年能有大的突破。

3.重点在防、治、管一体化。

我们现在是以卫生部门、各级医疗机构为中心,市民很难真正得到连续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的治疗。深圳市应充分发挥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5G技术建设方面的优势,全力打造信息畅通的互动式健康管理平台,为破解健康管理信息壁垒提供深圳思路。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深圳建立以市民为中心,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防、治、管一体化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

不仅仅是信息,公卫、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政府管理、医疗机构管理都要以市民为中心,才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创新。

55.gif

4.重点在全社会联动。

传统的观点认为,市民的健康是医疗机构的事,是医院的事,也就是医院能保命,这是错误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人类健康长寿7%取决于气候与地理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10%取决于社会因素,15%取决于遗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所以,市民的健康重点在个人。健康素养水平是衡量某地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深圳市去年全市的平均水平为31.74%,还应继续努力提高,形成与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健康素养水平。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要引导和规范市民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这是市、区两级政府的责任,需要多部门联动。市民的健康不是单纯卫生部门的事,与农业、食品、居家、交通、体育运动等都有关系,各部门要一起共同努力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是创新体系必做的功课。

记者:今年是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您觉得深圳和其他城市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孙喜琢:我来深圳才只有6年的时间,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是还是个年轻的深圳人。我对于医改的一些想法,得益于深圳的包容与开放,有了很好的实践。这非常难得,也极其珍贵。 深圳是一座成就梦想的城市,在深圳这片沃土上,每个深圳人都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88.gif

统筹:郭锐川

文:张一鎏

摄影:胡可

编辑:李晓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建圳者·见证者 | 致敬特区建设者专题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