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难在哪?国务院扶贫办在全球分享会透露这几点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0-12-07 13:13

12月5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以“脱贫攻坚中国经验的全球分享”为主题,通过公共关系视角,向世界进行解读。

近期,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在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国形成怎样的脱贫经验?为何要做好中国扶贫经验的全球传播?

WechatIMG282.jpeg

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出席全球分享会现场。潘珊菊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表示,中国的扶贫成就“基础扎实,经得起历史检验”,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未来还要三到五年的巩固期才能完全脱贫。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指出,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有助于消除一些人的误解质疑,密切中国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同时也为优化解决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减贫事业的国际合作。

脱贫攻坚战难在哪?既防急躁症,也防拖延症

在全球分享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用“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来形容这场脱贫攻坚战。

WechatIMG280.png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夏更生发表《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攻坚实践》讲话。

“2014年底,也就是中国政府在谋划脱贫攻坚战的时候,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是7017万,其中有6个省贫困人口超过500万,有5个省级的贫困发生率超过15%,任务非常艰巨。”

夏更生表示,面对7017万贫困人口,意味着剩下的6年平均每年要减少1170万,才能如期完成任务。而我国脱贫攻坚战前的30多年,年均只能减少贫困人口600多万。如果按照按部就班来推进这项工作,2025年才能完成任务,所以2020年要如期实现脱贫,时间非常紧迫。

怎么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现场,他将中国的脱贫工作总结为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几个问题。

比如,通过建档立卡系统完整记录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的全过程;在“谁来扶持”方面,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参加扶贫帮扶,实现了对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在“怎么扶持”方面”,提出实施5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坚持贫困退出机制,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指导各地科学合理的确定脱贫规划,“既防止急躁症,也防止拖延症”。

“三农”专家陈锡文:完全脱贫还要35年巩固期

 “我国的脱贫成就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谈及我国取得的脱贫成果,陈锡文这样评价。

他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首先,他指出,“中国的贫困标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不断提高的,它的基础非常扎实。”


WechatIMG279.png

“三农问题”专家陈锡文。

据介绍,2007年,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为人均年收入785元,而2008年贫困标准提高为1196元,提高了42.4%,这也意味着贫困人口的增多。到了2011年贫困标准提高为2300元,较2008年提高了92.3%,农村贫困人口也随之增加到了1亿2238万。 

他还强调,我国的贫困标准实际上高于世界水准。“2016年6月,我们邀请了世界银行官员专门讨论农村的补助标准。”世界银行专家组测算认为,农村地区贫困标准按年计算是2106.05元,而我国2010年的标准就是2300元。

值得注意的是,陈锡文同时也强调,必须客观清醒看待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

首先,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来说,他们的生产生活还经不起风雨,需要社会和政府的重视。此外,在陈锡文看来,我国要求脱贫工作实现“贫困发生率清零”,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 

他表示,国际上很多脱贫专家普遍都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减贫政策,当贫困发生率降到了3%的时候,再要往下降就非常困难。“当贫困发生率在某一个时间点清零后,又会由于各种各样情况出现新的贫困,这个是必然的。因此党中央要求健全监测机制,定期核查,及时发现,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是上述两个原因,陈锡文指出,我国在实现了脱贫目标以后,必然需要一个巩固期。他预测,“还要经过三五年的巩固期,才能实现完全脱贫。

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减贫国际合作

为什么中国公关关系协会选择此时召开“脱贫攻坚中国经验的全球分享”主题大会?

WechatIMG278.png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

南都记者了解到,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奇迹。就在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

负责新闻和对外传播工作的郭卫民,同时也是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成员。郭卫民在分享会上提到,自己每年至少有两次去贫困地区考察,这个过程中他看到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也目睹了很多动人事迹。“几乎我每一次和当地贫困群众或者贫干部交流的时候,总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脱贫攻坚历程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有大量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何把这些故事讲清楚,讲生动,值得我们共同努力。”他说。 

郭卫民表示,在当前复杂国际舆论环境下,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有助于对冲反制国际上一些势力的冲击,有助于消除一些人的误解质疑,有助于密切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此外,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可以更好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帮助,为优化解决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减贫事业的国际合作。 

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扶贫事业:见证一个个奇迹

“我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将近5年。在此期间,我去过中国很多地区。毫不夸张地说,自2016年在华以来,我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会上,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从亲历者的视角分享他对中国扶贫事业的看法。 

他表示,中国在世界人口、经济和外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的扶贫成绩将为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直接的积极影响。

以中国与阿尔及利亚为例,双方在政治上的互信、经济上的合作和人道主义方面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两国的共同发展和扶贫事业的进步。他举例说,1963年阿尔及利亚迎来中国首个海外医疗队。2017年12月11日,阿尔及利亚第一颗通信卫星“阿星一号”在中国发射升空。这颗卫星将提高贫困地区的互联网和广播电视覆盖率。此外,过去20年,中国运营商完成了阿尔及利亚多个公共开发项目,项目金额超过700亿美元。

北京陕西时空连线:延安讲述脱贫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分享会上,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大平,与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严汉平通过在线视频进行了时空连线,分享了延安革命老区的扶贫故事,成为大会的亮点之一。

据严汉平介绍,延安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区域,也曾是一个贫困面积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

在被王大平问及本地脱贫的经验时,严汉平回应称,陕甘宁革命老区有两个明显优势,一个是能源、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同时还有一个明显制约条件,就是生态环境整体脆弱。

对此,延安市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目前,“洛川苹果”以687亿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第一,“延安苹果”注册仅三年位列2020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三名。此外,注重把良好生态效益转化为扶贫成效,持续释放生态建设红利,累计发放退耕还林补助112.8亿元,全市80%以上农民受益。

目前,延安市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彻底解决。延川、延长、宜川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2020年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中国扶贫交流基地之一。

 

见习记者王凡  南都记者潘珊菊发自北京

编辑:潘珊菊

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