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下午,“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颁奖典礼暨学术报告会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行,现场揭晓了实践成就奖、技术探索奖、青年探索奖和评委会特别项目奖4个奖项的归属。
“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评审委员会主席、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共同揭晓了2020“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最高奖实践成就奖得主——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刘家琨。
评委会评审辞写道,“刘家琨的实践反应了当代中国建筑的一个方向,他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地方文化,关注低技策略,并在其中努力注入自然和人性的力量,带着对中国多重传统的开放视野和对当下现实的感知与把握,回应中国建筑的当代性命题。”
王澍、崔愷揭晓2020“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实践成就奖得主。
2020“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实践成就奖得主刘家琨与王澍、崔愷、张永和合影。
前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张永和揭晓了技术探索奖得主——罗宇杰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罗宇杰。评审委员会认为,“罗宇杰的实践关注可持续的建造方式,探索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去创造更为通用的空间。以钢木装配式结构为主要探索方向,他将不同结构原型的理性与当代文化的特质相结合,创造出兼具力量感与生长感的空间结构。”
2020“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技术探索奖得主罗宇杰与张永和合影。
青年探索奖由奖项评委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葛明,建筑师、建筑学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路和奖项组委会成员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可持续建造实验中心主任陆文宇颁奖。获奖者为佚人营造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王灏、旭可建筑(刘可南、张旭)和有声建筑(刘畅、高勤、孔德钟)。对于这三组年轻的建筑师,评审委员会认为,“王灏的实践探索致力于传统营造文化的复兴,而又脱离了简单的怀旧和乡愁,在现代建筑的形式与传统工艺的技法之间,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张力和差异性的空间体验”,“旭可建筑的实践将欧洲现代主义建筑传统的理性逻辑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地方探索相结合,通过对不同建造体系类型的选择和组合,营造出一种与日常生活和共有记忆相关的场所”,而“有声建筑的实践探索试图在日常性的材料中寻找一种诗意的表达。对建筑的物质性的关注,使得他们能够以微妙的空间组织,在一个日益以视觉经验为主导的世界中,重新将身体还原为感知的主要媒介”。
葛明、王路和陆文宇揭晓2020“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青年探索奖。
评委会特别项目奖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龚彦和奖项首席合作伙伴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晖揭晓。获奖项目为丙丁柴窑(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台州当代美术馆(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竹里(创盟国际)、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李兴钢工作室)、容园(因园工坊)、柔物(直造建筑事务所)、香港大馆(赫尔佐格&德梅隆)、上海M2游船码头 (原作设计工作室)。
活动现场,王澍分享了对“自然建造”这一评奖理念及奖项的理解,希望通过“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产生实质性推动,希冀建筑师对过去和未来产生更具深度的批判性思考。崔愷表示每次参加评奖都是一次新的惊喜。通过评奖,能看到越来越多新的青年建筑师的身影,他们为中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信心。同时,崔愷院士也对诸位评委、组委会及建筑师的参与和对建筑文化的贡献表达了感谢。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几位国际评委均以视频方式进行致辞。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EMBT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Benedetta Tagliabue表示,“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就像中国版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致力于发掘建筑的品质。
在建筑与艺术历史学家、理论家、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学院院长Philip Ursprung看来,此次获奖的建筑师和作品具有很高的空间质量与独特美感,表现出人文关怀以及对建筑与自然、材料与技术、传统与历史的尊重。他指出“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如普利兹克建筑奖、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和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一样,既是全球建筑文化交流的生动的参与者,也使得行业内的典范力量进入到大家的视野。
本次颁奖典礼由建筑评论家、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担任主持。李翔宁表示,希望“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能够持续地做下去,并且通过英文杂志出版和国际巡展,把当代中国建筑最好的作品和声音,带向全球。
据悉,2020“自然建造· Architecture China Award”共收到来自两岸三地的176份报奖申请,有效文件138份。在138份有效文件中,包含实践成就奖23份,技术探索奖22份,青年探索奖71份,各类奖项提名22份。奖项于2019年12月2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完成初评。经评审委员评审讨论,评选出各奖项入围名单。奖项于2020年8月20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终评。奖项于2020年12月5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三楼小剧场举行颁奖典礼及论坛,现场公布和颁发评选结果。
文:南都记者 黄璐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