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赛不到一分钟,由顺德梁开中学的张棋俊、谭志康组成的“超越队”与对方战队就处于“胶着”的状态。不久,谭志康的无人机被对手击中,瞬间失控坠机降落。出师不利,局势陷入了一边倒的窘境。在对手两台无人机的夹攻下,张棋俊沉着应战,凭借着高超的战术,一石二鸟,扳回胜局。最终,他们三局两胜赢得了无人机电子对决项目的冠军。
12月3日至6日,有“机器人界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在广东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经过3天奋战,梁开学子力挫各地高手,获得了2个冠军、1个亚军及1个季军的好成绩。
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获奖师生代表合影。
世界机器人大赛是面向5~18岁青少年的机器人赛事,自2015年起,世界机器人大赛已经成功举办5届,吸引了全球20余个国家12万名选手参赛,是目前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机器人领域官方赛事之一,被称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首次参加如此重磅的赛事,顺德梁开中学科创团队就派出了7支队伍。
其中,张棋俊和谭志康组成“超越队”参赛无人机电子对决项目。这是观赏性和竞技性非常强的项目,两个人以战队团队形式和对手对抗,飞机发射红外线,被击中者无人机会瞬间失控,被击中四次则坠机降落,在比赛中也允许选手互相撞击,是对学生操控性,策略,团队能力的全面考察和训练。
谭志康比赛现场。
张棋俊和谭志康差点就“栽”在八进四的比赛中。在对抗过程中,对手的无人机被超越队击落。但在坠机时,对手的无人机把超越队的无人机压住从而被迫降落了,裁判没看清这个过程因而判超越队输了。张棋俊和谭志康两人一时举足无措。幸好,带队老师钟育新拍下了全过程,向裁判申诉,最终才顺利晋级。“这虽然是比赛中一个小插曲,但也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在遇到这种情况下,选手要学会向裁判申诉。”钟育新说道。
一路披荆斩棘,他们最终从16强晋级到决赛。刚开赛不到一分钟,超越队与对方战队就处于“胶着”的状态。不久,谭志康的无人机被对手击中,瞬间失控坠机降落。局势陷入了一边倒的窘境。在一旁观赛的钟育新十分紧张,内心替赛场上的学生着急。
此刻,对方选手乘胜追击,两台无人机夹攻张棋俊。张棋俊反而远战越勇,内心高呼:“来吧!来吧!谁怕谁!”训练有素的张棋俊遥控飞机飞到赛场边缘,看中时机,发射红外线,同时击落了对手两台无人机。一石二鸟,扳回胜局。最终,他们以三局两胜赢得了无人机电子对决项目的冠军。
张棋俊、谭志康同学组成的“超越”队,获得“无人机电子对战”项冠军。
张棋俊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学习无人机,至今已经参加了20多场赛事,获得三个项目冠军。而他在赛场中表现出来的自信更多的来自于平时刻苦的训练,“平时就有模拟一对三的场景,所以赛场上遇到一对二的,心中也不慌。”
与“超越队”参赛项目不同的是,王梓健参加的“无人机迷城寻宝赛”,更考验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编程水平,无人机操控水平。无人机飞越固定场地后要完成场地挑战任务,选手现场编程现场调试。
今年12岁的王梓健在比赛前,显得有点紧张。“这次比赛难度不低,赛道中设置了多个高低错落的障碍物,飞机要避开这些障碍降落到指定点。”钟育新介绍,最难的点在于障碍物的高度,这个高度需要准确计算出来,误差过大无人机就无法避开障碍物直接撞上去了。
根据大赛规则,每位选手要在30分钟内完成编程、调试。实际上,这个时间十分紧张。选手准确计算出障碍物的高度后,便写入编程来控制无人机避开。升入初中前,王梓健是一边看着赛道一边写编程,但这样耗时长,不利于比赛。后来,钟育新要求王梓健对赛道做到“过目不忘”,把障碍物在赛道的位置记在脑海里,把无人机飞越障碍物的飞行路线快速写入编程。
王梓健(左)获得“无人机迷城寻宝赛”冠军。
当天的赛事中,王梓健按规定30分钟内写好了编程,一路飞越了所有障碍物,准备降落时,他发现自己降落的方向错了。“是编程写错了,应该是右边降落,我写成了左边降落,当时就慌了。”但王梓健做到慌中不乱,马上重新改写了编程。最后王梓健的无人机准确降落,获得了“无人机迷城寻宝赛”冠军。
成绩的背后总要伴随着艰辛的付出。为了准备大赛,梁开中学信息技术科组由钟育新、李贵庭、林文彪、陈桂华老师组成了科创指导团队,利用了多个午休和周末,和同学们一起训练。赛前,老师们更是工作至深夜给同学们攻坚克难。
训练如此辛苦,是什么让你们坚持下来的?无论是张棋俊、谭志康还是王梓健都给出了一致的回答:兴趣。因为热爱,训练不畏严寒,不怕酷暑。
近年来,梁开中学组建科创教师团队,投入资金建立创客教学空间和科创培训师,积极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机器人制作水平。今年更是被被授予“顺德区创客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梁开中学老师梁桂华介绍,全校开设创客课程,在大班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发现苗子、培养尖子,把一些技术能力强、兴趣爱好大的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指导培养。
自从被选入无人机科创小组,张棋俊便一门心思“扎”了进去。“我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无人机,到了初中就深入学习,在这里熟练操控无人机,还学习如何使用各种战术赢得比赛。”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张棋俊从一个无人机“小白”变成了身经百战的“老将”。
对于无人机,王梓健可以说是达到了痴迷状态。除了平时在学校训练外,在家他会看各种无人机比赛,“通过观摩别人的比赛,一个个细节放大来看,将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胡嘉仪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0佛山国际智能机器人博览会